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

      改革开放以来,一小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城市迅速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农村的劳动力前赴后继的奔向城市,为了生计,迫不得已,而老人和孩子就留在农村,相依为命。

      我曾经就是一个留守儿童,我的爸爸妈妈在我六岁开始要上学的时候把我送回了农村老家,因为北京上学借读费太贵了,而且没有人可以照顾我。

        还记得回到农村老家,看到满地的羊粪无从下脚,有时候不小心踩到了,自己偷偷的把鞋脱下来,拿树枝把粪球一个一个的剔除掉,忍着恶心,也不敢麻烦爷爷奶奶。是的,刚回到老家的时候爷爷奶奶很疼我,但是我依然不敢放肆撒娇,而是开始了小心翼翼的生活。

    记得小学每次学校要一些杂费的时候,买校服呀,交伙食费呀等等,只要我一向爷爷奶奶开口要钱,总是止不住的流眼泪,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羞愧无助。

    初中开始就住校了,每两个星期回家一次,每次的生活费是50元,那个时候喜欢买一些日记本呀,笔呀的小东西,生活费总是捉襟见肘,爷爷奶奶觉得我的生活费要的多,会去同学家打听别人家的孩子是花多少钱,所以我想了个办法,就是每次回家的时候使劲吃,让他们误以为我是因为饭量大才需要多一点的生活费,这样就不会因为买乱七八糟的受到责备。

      高中的时候父母直接给我汇款生活费了,不知道为什么,跟爸妈要生活费的时候依然觉得羞愧,所以不敢多要,300块每个月,刚开始的时候觉得比初中多了200呢,一定够了,可是随着生活起来发现处处都要钱,可是贸然多要又不敢张口,硬是红薯,馒头,豆芽,八宝菜使劲挺着。

    大学的时候好多了,每个月定期的生活费以外终于自己也能兼职了,有了一些额外的收入终于不用那么局促不安了,可是跟父母的关系似乎也没有那么亲近了。

      在爷爷奶奶身边,觉得自己就是暂时借住,是父母迫不得已留给他们的累赘,那时候就想尽量懂事一点,不要给老人家添麻烦,等以后回到父母身边就好了。而大学毕业后,终于可以来到爸爸妈妈身边了,发现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亲切,大家都客客气气,缺少了依赖的感觉。

      现在的我们,家还是那个家,人还是那些人,只是心灵的寄托,安全的港湾早已不是那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