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回忆年少往事是初老的表现。
青春片换着花样的热门意味着一个年代的人开始老了,起码他们的意识形态上开始老了。
如今社会的中流砥柱是70后80后,有像《夏洛特烦恼》里夏洛那样所谓的Loser,在人生的瓶颈处,虚荣着焦虑,中学同学相聚时伪装被刺破,索性穿越回去彻底虚伪一把,也被彻底刺破,梦醒时分,重新做人。
也有像《港囧》里徐来那样所谓的成功者,在人生的上升期,膨胀着也焦虑,被大学同学捧上了天,深怀执念要彻底追寻过去一把,仍旧被深深刺破,梦醒时分,重新做人。
更多的是普通人,他们也承受着来自家庭工作社会或多或少的压力,平静的生活中产生或轻或重的焦虑,同学会上不再是意气风发的畅想未来,而是有心无心的比较和追忆似水年华,忍不住去梦一场,YY也好,出轨也好,梦醒时分,可能重新做人,也可能物是人非。
两部电影还原初恋暗恋的美和涩,没有堕胎也没有鲜肉,借以夸张的想象和喜剧的形式,把记忆的歌曲和影像串烧,最后煲一锅鸡汤,让致青春类的电影仍然引起共鸣。至于谁的票房更高,不是电影本身能够决定;谁的口碑更好,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其实三四十岁的中年危机是不分xx后的,70后80后正在经历,60后过去了,90后也逃不掉。无论是Goodbye Mr. Loser,还是Lost in HongKong,都有共同的词源——Lose,可以是未抓住那个人的手,也可以是迷失在当下的花花世界,可以是错过的那个夏天,也可以是不甘失败的现实生活。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当然要呼吁人们及时回归家庭,这也是最简单的设定,但现实远比喜剧电影复杂残忍,《革命之路》里是消磨殆尽,消极而绝望,《美国丽人》里是彻底破碎,深刻而极端。90后可能听着半百的父母用戏谑的口气风轻云淡的描述那场已经平息的危机,也可能跟随着离异的某一方,或进入重组家庭,或就这样生活下去。
医疗的发展让退休推迟了,老年推迟了,教育的累积让实际的成年推迟了,文明进步带来的推迟与心理上的初老看似矛盾,其实是中年危机的一个根源。外部的推力与内在的发展无法平衡时,必然会产生危机感,而躲避危机是人的天性,青春期靠憧憬经济独立的未来,中年时试图回追一下青春。三十而立时未立,四十不惑时仍惑,无论最终结果怎样,还请脱下虚荣假面,好好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