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不会无缘无故的出现,而且乱也是相对而言,其实宋朝在某些时期也是国泰民安。
老赵被人推举当了皇帝后,他一再表态,自己不想当老大,是你们这些小弟非要让我当。
因此,老赵成了赵老大之后,就开始防范他手下这帮小弟。担心自己如果这个老大当的不好,他们再弄出一个来,把自己给替换了。
在手下大将猛痛扁太原的李筠之后,赵老大就听了宰相赵普的建议,来了个杯酒释兵权。
当时大将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都手握重兵,是赵老大曾经的同僚,他们对赵老大非常了解,老赵最担心的,也就是他们这种人。
哥儿几个一顿老酒之后,赵老大说出了自己的疑虑,问这几个小兄弟,如果你们的手下也给你们来个黄袍加身,你们该怎么办?
几个人立马儿就明白了老大的意思,都吓得跪在地上,表示自己愿意交出兵权,回家喝喝酒养养身体。
赵老大抢皇位虽然冒险,但是没费多大力气。当了老大后为了安定人心,过去当什么官儿的,现在还当什么官儿。赵老大没起兵造反,因此大宋的朝代更替,死的人非常少。
老赵虽然当了老大,成了大宋的太祖,但是他的这个国家的版图,和后周的一样大。五代十国时期留下的国家都还在,确切点儿说,现在的大宋,只能叫小宋。
老赵的这个大宋社团刚一成立,外面的敌人都虎视眈眈的看着他,谁都想把他吞掉。
在国内,大量曾经的同僚现在成了小弟,心里也非常的不平衡。
北汉勾结太原李筠屡次南下,大辽占着广阔的北方,而且辽国的老大爱打仗还是个酒鬼,有事儿没事儿喝多了玩儿的不爽了,就派兵打几天。四川的蜀国的孟帮主也不消停,派兵骚扰边界那是常事儿。
金国离着远,经常被辽国欺负,因此他们时不时的给老赵送点儿礼,想让老赵和他们合伙 儿揍辽国一顿。
最老实的就是南塘,南唐已经没了昔日大唐的威严,在老赵这个老大的眼皮子底下战战兢兢的,找老大老娘过生日他们都送礼祝贺。
内忧外患让老赵绞尽脑汁想办法,虽然赵老大手下还有一帮忠实的小弟,但是他对谁都不是非常信任。
宋初的局势就注定了要乱一阵子,三天两头的打仗也就避免不了。
有人把宋朝的乱归结为文人掌权,其实文人掌权也不一定就乱。如果当时国际、国内的局势都有利于大宋,文人掌权是好事儿。
大宋取代后周,文人掌权的制度,是从后周建国的时候就开始的。当时郭威造了后汉的反当了皇帝,他吸取唐朝藩镇割据最后灭亡的教训,限制了武将的权力,这个政策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团结。
文人掌权只是宋乱的一个主要原因,赵匡胤的仁慈,是宋乱的另一个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