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餐时,想到炒芹菜可以帮助孩子增加膳食纤维,促进排便,于是就夹了几根放到亮亮碗里,对他说:“多吃点芹菜”。
“我不吃”,他用勺子把芹菜还给了我,还气鼓鼓的表示勺子沾了芹菜味儿也不要了。“不用勺子就用筷子!”我生气的说,他又说筷子也不要了。我没搭理他,鼓着气吃完了饭。
饭后,我邀请他一起去跑步,出门时,看到他只穿着毛衣,就告诉他要穿上运动服,他表示就不能穿毛衣跑步吗?
我真是有点火大,为了安静,我自己出门跑步去了。后来他找到了我,跟我分别用软件计时跑步。跑步过程中,我感觉有些不和谐在我们之间流动。
晚上睡觉给他戴眼镜时,我们又争执了一番。我飞快的连接了一下自己的需要,我多么需要轻松啊,我多么需要安静啊,我多么希望去做自己的事情啊!于是我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睡前,我觉得自己有声音没有表达出来,我希望我的声音可以被听到,于是我跑过去大声告诉他:对于吃饭摔筷子、不好好说话这样的行为,我非常生气,我需要好好说话,需要和谐。表达后,我心满意足的睡觉去了。
第二天早晨,我感到好像这件事还没有完成。在我这里,我完成了一个情绪升起、表达的循环,可孩子那里呢?我们似乎并没有建立连接。于是我对他说:昨晚你不想吃芹菜,所以看到妈妈把芹菜放在你的碗里,你是不是有些生气?你想自己的事儿自己做主是吗?晚上出去跑步的时候,你不想穿运动服,也是因为想要自己说了算吗?你长大了,自己说了算对于你来说真的很重要!
他说:是的,我进入逆反期了,什么事情都想自己说了算,你给我夹菜,我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我想穿啥衣服就穿啥衣服。
我反馈到:你真是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想自己说了算。有时我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以后你告诉我好吗?同时,我也希望好好说话。下次,你再不愿意的时候,直接告诉我我做了什么让你不乐意,我们一起讨论解决办法。他点了点头。(时间关系,他穿衣吃饭去上学了,现在想来,再邀请他多表达一下也许是个更好的沟通)
有时看似一件很小的事情,却能引发孩子强烈的情绪,这些情绪的表达应该是一些经历累积的结果。那些情绪的小火苗在没有被看到的时候一点一点愈烧愈烈。家长也许满脑子充满了“应该”“原则”,选择漠视或者压制,甚至贴上“逆反”的标签,逃避真正的解决问题。
所有的表达皆有缘由,真正的解决问题,从看到开始。当看到了情绪,进而探索需要,然后表达,发出请求,获得反馈,再启动下一个对话。情绪流经我、流经他,被看到,然后流走。卡点,偏见,就是这样一步步消除的。
这件事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反应模式,我习惯性的逃避、躲藏,这里面有我的功课。我愿意继续探索我的功课,并且勇敢的去为功课做练习。面对轻松的需要,我愿意选择多些同理自己及他人的练习,以便获取真正的轻松,而不是短暂的逃避。
那个情绪升起的瞬间,那些对方说“不”的时刻,是一个别有一番天地的对话的开始。这个强烈的情绪,就像一个带着丑陋包装的礼物,透过它、拨开它,看到里面隐藏的美妙礼物时,整个生命都会为之起舞。而打开丑陋的包装,需要勇气。
尝试改变、打破惯有的反应模式,轻松和自在方可得到,命运也可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