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有本书叫《看见》,我买了一年,也没有看完。几次拿起,看了几页被打断,断断续续也就想不起来看完它。
一则,关乎政治,题材我不是很入心,二则,揭露黑暗,看着有唏嘘有憋闷,对于我而言,实在难以痛快淋漓一口气看完。
为什么明明写《白说》的读后感,却谈到了柴静,是因为初次听到这本书,我自以为是同一种类型。
之前在机场书店匆匆翻过几页,并没有想买的冲动。前几天不知道因何缘由,在微信读书里看到电子版,就开始了。
也许是想养成自己每天阅读的习惯,戒除总是通宵看完一本书的恶习。所以,选了一本自认为绝不会一口气看完的书。
看着看着就入了心。几乎每一篇内容都有打动我的地方,勾勾画画了很多句子。
跟我想的不一样,这本书几乎全是白岩松老师在各种场合的公开演讲,后续又追加了自己的读后感。
涉及政治时事,也关乎自我修养。
第一次对“坚守”,“梦想”,“公民”,“信念 ”这样的字眼不觉得俗套,并且从中感受到力量和热度。
并非小说,也不是工具书,无所谓剧透,也没有简概或是快速阅读的方法。这本书我用了一个星期读完,每天1到2个番茄钟的时间。
我收获到了什么,概述下来,以备自省。
“关乎幸福,幸福可以无限靠近但无法抵达”。从前的我理解,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是从未思考过幸福的终点,想着梦想实现,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也许就是幸福的终点吧。
然而并非如此,就像我在书中看到的一句喜欢的话,“也许我们喜欢的不是成熟,而是走向成熟的过程”,同样,我们不是追求幸福,而是追求幸福的过程。
“做点无用的事情”,“乞丐身上也有点无用的东西”。这两句话很打动我。“你做这些有什么用呢!”这句话应该很耳熟吧?我们常常被人这么问。似乎每一件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用途,才应该才值得去做。
但是白老师告诉我们,你应该去做点无用的事情。只关乎乐趣和回味的东西,人格就是在这些事情的熏陶下,慢慢的独立健全。
“坚持就是失败”。这句话读起来是不是有些莫名其妙?其实,潜在的意思是,你做的事情都应该是你能够从中得到乐趣的事情。譬如读书,一旦需要坚持才能完成,那就是失败。
在过去的大半年里,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做早餐。至今打卡170+天了,经常有人问我,哇,你坚持了这么久,好有毅力啊。
说实话,我一点也没有坚持的感觉,每天早晨做早餐的时间都是我最天马行空的时间,这个阶段是独处的,开心的。倘若有一天需要坚持了,估计也是打卡结束的时间吧。
“不可替代性来自哪里?来自独立的任何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之前我总以为不可替代就是指可以依傍的一技之长。
我也曾有过浮躁和功利,完全不功利的去做事情是很稀有的。白老师告诉我们,脚踏实地做好眼前事,好的过程必有好的结果。
“接受平淡,就是接受生活的真相”。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常常觉得自己的日常简直是在浪费生命。日复一日重复着同样的事情,这半年来自己的创业经历结合这句话来,真是感悟良多。
生活的真相,就是重复着简单的事情,这个过程你可以理解为每天都一样,你也可以清洗一下自己的大脑,因为每天着实又是不一样的。
“价值得失不是非有即无。”这句话也是有经历才能体会吧。有时候你钻进名利的狭窄的眼界里,认为失败就是什么都没有。
怎么定义失败?没挣到钱,没得到名?年纪越长,越发感觉失败是一种财富。
可以让你看清自己,看清路线调整有方向的目标。而且在这个过程里得到和成长的东西,远远超过你花钱报班学习到的被灌输的知识。
“不要假装有远见,微小前进胜过完美规划”。就像我们常说的完成永远比完美更重要。有一段时间我的座右铭是"心在这里,手在这里"。仅仅是字面上的一种激励。
现在越来越意识到,很多规划始于容易而非完美。事情做出去,规划完成了,才是重点。
“强硬是死亡的信号,柔软才是生命的气息”,老子的思想。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影响应该就是重新认识《道德经》和古典音乐。这么说不够准确,不是重新认识,而是普及。
白老师的东西联大,学生的必做功课是抄写《道德经》。这本书也有大幅的篇章来阐述《道德经》的思想,对于我这个小白,只知道无为而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类断章取义的句子,着实像是一场思想的洗礼。我已经准备去手抄《道德经》了。
关于古典音乐,作者也专门有一篇讲座文,古典并不是时代的古老,而是是否感受到纯净和最本质的人性。古典音乐不需要懂,只需要感受。
从前看待古典音乐,只觉得高雅费解,自动筑起了一堵墙,认为是下里巴人难以企及的阳春白雪,现在看来,任何人只要情绪一致,总是能感受到相同的感受。
“你可以不同意别人说话的内容,但要维护被人说话的权利”,“真理的价值不是独立存在,而是与荒谬共存”。前一句可以理解为包容,后一句我理解为努力去扩大善,让恶越来越没有生存的土壤,而不是刻意去消灭。放在自我形象的评论上,一样适用。
“选择长跑还是短跑,这是一个问题”。确实。长跑耗费的精力,需要忍受的孤寂,不是一般的耐力可以成熟的。总会跑着跑着,被短跑的精彩和炫目给吸引,而改变了选择。
我还是理解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始终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一直被别人的方向和目标影响,丢失了自己。
同一本书,经历和阅历有限,吸收的也就可能有限。但是即使是囫囵吞枣,也是有所吸收的,总比一味排除在外的好。
这本书还刷新了我好多关乎政治民生法律道德等方面的观点,譬如医患,强拆,慈善,公益行动等等。
写的不够详尽,看完就像是洗了一个牛奶浴,整个肌肤细腻嫩滑了,但是哪个毛孔吸收了,吸收了多少,我还真是说不清楚,只知道这个过程是享受的。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