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诗 | 宿龙兴寺

宿龙兴寺

香刹夜忘归,松青古殿扉。

灯明方丈室,珠系比丘衣。

白月传心静,青莲喻法微。

天花落不尽,处处鸟衔飞。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綦毋潜。綦毋(q í  w ú)为复姓。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诗人。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左拾遗,终官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归隐,游江淮一带,足迹几乎遍及这带的名山胜迹,留传至今的诗也多描写风光之作。后不知所终。

綦毋潜才名盛于当时,与许多著名诗人如李颀、王维、张九龄、储光羲、孟浩然、卢象、高适、韦应物过从甚密,其诗清丽典雅,恬淡适然,后人认为他诗风接近王维。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唐 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共26首,多数与禅有直接关系,在诗题上明确标示的就在10首以上,如本诗。《唐才子传》评其诗:“足佳句,善写方外之情。历代未有。”“方外之情,正是栖心释梵、远离尘俗的情味。”

关于这首诗中提及的龙兴寺,拉拉藤此前多次做过介绍,如拉拉藤原创 | 《太平广记》中淮安故事之龙兴寺僧伽大师普渡众生

诗人用对比手法,描写了唐朝龙兴寺环境清凉寂静,寺内的僧人善良勤勉。正所谓:有寺无僧不成灵静,有僧无寺不成雅意。龙兴寺既有古刹的风貌,又有修行高深的僧侣,所以自有其不同凡响之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