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话说中华文化,可是博大精深,而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就可以看出食物对中国影响之大。
1
吃货且看

史前时期:

名称:粟(小米)
好吃指数(一个正常的壮汉):一顿能吃三碗
防御力:一层盾牌
生产力:中等
生存能力:中等,有一定不了偏好
营养价值:高
特殊加成:耐旱,耐贫瘠土壤,耐储藏
称霸时期:史前时期
总体评价:一般

名称:黍
好吃指数:加工后,一顿吃一盆
防御力:一层盾牌
生产力:中等
生存能力:中等
营养价值:中等
特殊加成:无
称霸时期:史前时期
总体评价:只能给现代人当零食吃

名称:稻
好吃指数:特香
防御力:一层盾牌
生产力:全球一半的人靠它,你说强不强
生存能力:中等
营养价值:中等
特殊加成:对土壤要求不严
称霸时期:从古至今
总体评价:强

作物分布局势图
蓝:稻
黄:粟
红:黍
大致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以北主要种植粟、黍为主,以南则主要种植水稻
先秦时期:
夏商周时期:
这一时期,因为社会逐渐稳定,且战国时期牛耕,铁农具的出现使之出现了许许多多不同的作物,如、麻、菽、大麦,小麦等
下面,就来隆重介绍来自亚欧大陆中部的大麦和小麦


名称:大麦
好吃指数:加工后,两盆封顶
防御力:一层盾牌
生产力:低
生存能力:强
营养价值:高
特殊加成:哪都能种(包括青藏高原)
称霸时期:夏商周时期,占据青藏高原从古至今
总体评价:一般
明显偏科

名称:小麦
好吃指数:加工后,能吃一桶
防御力:一层盾牌
生产力:高
生存能力:低
营养价值:高
特殊加成:无
称霸时期:从古至今
总体评价:一般

作物分布局势图
蓝:稻
黄:粟
红:黍
紫:大麦
深蓝:小麦
江淮以南以稻米为主,黄河流域主要分布小麦,青藏高原主要分布大麦(裸大麦)
明清时期:
这一时期,西方国家海上活动更加频繁,许多其他大洲作物通过水路传到中国。
代表性主食作物有马铃薯,甘薯,玉米等

名称:马铃薯
好吃指数:怎样做都好
防御力:一层皮,埋在厚厚的土里
生产力:高
生存能力:高
营养价值:中等
特殊加成:特容易成活
称霸时期:从来到中国到现在
总体评价:强

名称:甘薯
好吃指数:一般
防御力:一层皮,埋在厚厚的土里
生产力:高
生存能力:中等
营养价值:高等
特殊加成:无
称霸时期:从来到中国到现在
总体评价:强

名称:玉米
好吃指数:十根封顶
防御力:一层叶子包裹
生产力:中等
生存能力:中等
营养价值:高等
特殊加成:无
称霸时期:从来到中国到现在
总体评价:中等
总结
本篇中国主流食物极简史详细介绍了中国主食几个重要的拐点,希望对读者们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