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以史为镜
提升人文素质
从历史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从历史中,寻找人生的道路
从历史中,寻找......
图片
图片
该剧以史诗般的艺术笔触全景式地呈现了中华各民族人民推翻帝制、走向共和这一波澜壮阔的艰难历程。
电视剧《走向共和》确立的就是“找出路”这一贯穿近代史的根本主题,对这段历史进行深刻挖掘和全景式展现,描写了像李鸿章、袁世凯、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这样的历史人物,像甲午海战、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样的历史事件。
在历史学家眼中,对李鸿章的历史评价,早已不是简单的“卖国贼”三个字就可以结论的。然而,学术成果的“普及”似乎并不得力,李鸿章的荧屏形象一直没有大的变化。《走向共和》中“全新”的李鸿章形象,让普通观众感到诧异,以至有“平反”、“翻案”之说。
该剧最有意义的突破,在于对洋务运动的肯定,进而把李鸿章放在近代非常复杂的历史脉络中进行历史的阐释,而不是简单作道德的、充满义愤且带有脸谱化的评判。本剧最大的贡献在于它在恢复历史人物的真实性方面作出了可贵的努力。这一突破的意义已经超出了电视艺术本身。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走向共和》第一集
恼羞成怒张之洞(四)
南洋张之洞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他说:“华夏学问所有无非两个字而已,叫做道术二字,用我们的话说就叫内圣外王,李鸿章多加关注的是术,以实物为主,而我关注的是道,以人心为主。”辜鸿铭翻译出来,记者大笑,张之洞说:“我说的有这么可笑吗?”辜鸿铭说:“我加了点料。”张之洞也很可爱说:“那这个料加多了一点。”国外的记者也是很直接的人,他说:“李大人和张大人,两个人都是办洋务,求自强,但是李大人更多的关注的是实物,叫做术,是说得少干得多,张大人更多的关注的是根本,是说得多干得少,这样说对不对?”张之洞听完有点头晕,还有点恼羞成怒。洋人虽然说话粗俗,但的确很直接。张之洞修养好,也不出恶语,但是当洋人要他跟他合影的时候,他说:“算了,这个合影的事情李鸿章最喜欢做,如果你要合影,去看看我的汉阳铁厂吧!这才是中国第一。”
当张之洞正在视察铁厂的时候,海因裹希也过来了,这个是盛宣怀专门请过来的,一个专门做化学的,首先张之洞他们在谈:“你的才能很不错,在我们国家都可以考个秀才了。”不要小看秀才,虽然官职小,但是可以见官不拜,还可以终身免税。清朝会亡在光绪手上就是因为他废除科举制度,科举是大学再加上公务员考试。张之洞是慈禧亲点的探花,所以的的确确,张之洞是读书为指,实物为少,他感恩慈禧。可是这个时候,辜鸿铭却把张之洞请到一边告诉他:“海因裹希过来需要实验室,但是你要小心他要实验室是来做检验的,如果我们的铁水不合格,那就麻烦了。”你学知识,锦绣文章做的再好也不行,你要有实物。以前科举最高是状元,可是状元出来并不是就可以直接做市长以上的官,所以这个时候辜鸿铭提醒张之洞这个方面一定要小心。
图片
图片
图片
而另外一边,慈禧评价光绪的字,她说:”框架气势不错,但是缺些力度。”意思是说光绪年轻气盛,不愿意承担责任,力度就是指管理者的力度,管理者要推功揽过,所有的功往团队推,所有的过错自己承担,所以慈禧这句话是希望光绪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光绪遇事太急,慈禧又看到桌上的一堆折子问到:“这些都是请停修园子的?都是要我不要再修园子,不再过大寿了?”光绪回答:“是。”慈禧问光绪的意思 ,光绪说:“驳回去。”慈禧把话说透了:“那你还把这些折子拿过来干嘛,你居然知道要驳回去,要承担责任,为什么还拿过来?”说白了就是好人你做,坏人我做,这就是光绪的说法。光绪把话说的特别好,符合论语里面这句话—巧言令色鲜矣仁,一个人一天到晚在找理由和借口,忽悠老板忽悠客户。所以光绪说:“这么大的事情,儿臣不敢做主。”意思就是我不敢担责,所以慈禧很愤怒,但是也要给光绪留面子,她说:“我知道你的孝心,大清国怎么就穷到这个地步了。”
因为慈禧当政的时候,国库里面还有银子,北洋水师还在发展,这个时候户部尚书阎敬铭说:“这么多年来水患不断,军费开支太大,我们向洋人借款,借208万,借200万,98万,借500万,250万两,全部都用于修颐和园了。”将近800万两,就是说当慈禧退休之后,其实所有的利益还是往慈禧那边倾斜,所以这种情况下真的坚持不下来,慈禧说:“那如果这样,翁同龢的折子准了吧。”慈禧按照翁同龢刚刚说的,把那些附加的工程立牌园景工程停了,阎敬铭还是不接受,慈禧说:“如果这样做,应该你没压力了吧。”翁同龢这话说得多好:“圣明无过皇太后。”阎敬铭说:“停了这些寻常的园景工程,的确看起来好一点,但是我一口气还没去完,下面压力又来了。”这才是真正为国家计算,为苍生计算,为天下大事计算。阎敬铭的建议是停止颐和园工程,他认为:虽然你不再是这个位置,但是我们还是要以根本为主,我们要以国富民强为主,那您的大寿其实小办也是办,大办也是办,其实停了这个工程比较重要,这叫做事有轻重缓急。
图片
图片
图片
而殿外,李莲英也赶快出来,一看是李鸿章求见,有句话一定要记住,你要小心领导身边的人,一个人跟领导身边的人关系都搞不好,你这个人一定有问题。所以李鸿章首先问:“李公公的脚气怎么样了?”他带来了脚气病的药,从大英帝国带来的,特别的贴心,本来带过来早要送过来了,安排个下人送过来就够了,但是因为慈禧不喜欢,慈禧很在乎李莲英也很重视李莲英,但是慈禧不喜欢这些脚气方面的毛病,所以呢李鸿章亲自带过来,以免慈禧知道让李莲英不得开心,那李莲英也觉得,你作为封疆大吏还记得我这点小事,你看李鸿章说:“公公的事怎么会是小事呢?公公舒坦了才能把太后伺候舒坦,太后舒坦了,于国于民都是大事。”其实真正要做事,好人要比坏人更奸,好人他会知道怎么样对自己更有利,这些事情跟原则没关系。因为跟李莲英处理好了关系,更容易知道慈禧的信息,能够把上司服务的更好,这是值得我们去参考与思考的。而里面慈禧在愤愤不平,慈禧说:“难道我做这个大寿,不也是为了江山社稷一片苦心吗?起码让别人看到我们大清国依然是国富民强。”慈禧讲得好像很有道理,但是她这种行为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好面子,到最后面子和理子都会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