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儿下午,闲着没事,顺手整理一堆废弃的纸张,一张泛黄的照片不觉从页间滑落。这久违的面容,又一次把我带回到从前。
这张照片,是在20年前拍的。
短发,圆脸,眉峰,额平,娇嫩的笑脸带着一丝稚气。
那就是我。
96那年,我刚从学校毕业,被领导分配到最偏远的山村。我当时的理想是留在乡里当一名音乐老师,心里虽说一万个不愿意,但我还是一步步爬上了山头,当起了一名农村教师。
那时的农村,到处是枯黄的野草。校舍简陋,操场坑洼不平,教室昏暗,没有一张像样的床。村民还处在贫困线下。
从学校走到乡里,没车没马,来回一趟就是一天。如果没什么重大的事,我一般是不会到乡里去的。那时的学生,一个个面黄肌瘦,每到冬季,刺骨的寒风,吹得人心好凉。
白天有学生陪同,感觉不到孤独,只是到晚上,将黑未黑时,最难将息。幸好还有一把木制吉他,默默地陪伴着我。
离家已经很远了,可那时还买不起手机,与亲人的联系,基本断了链条。
偶尔去趟乡里,除了买回一个月的粮油,还不忘买回几包蜡烛。因为我品性孤僻,不好与村民闲聊,每到天黑,多半是默默点根蜡烛,安静地与书为友。
感谢那几年的时光,虽寂寞难熬,但依然能保持一颗向阳的心。我只知道,唯有默默努力,才能静静发光。
如今,虽说家里简静,可眼下早已有了妻子女儿。亲人的陪伴,早已把以前的烦恼一扫而光,即便遇到烦心事,也可以从亲人身边寻得慰藉。虽说没有大鱼大肉,可不必再为生计而烦忧。亲人安康,事业稳健,这,何尝不是幸福的呢?
我想,我们需要感谢那段孤寂的时光,正是它,懂得了隐忍的力量,走向了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