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疲倦会传染。
它先从你的羊绒衫开始,那些被连续穿了三天的羊毛纤维正在悄悄断裂;接着蔓延到你的皮鞋,皮革因得不到喘息而加速老化;最后,连你手腕上那块精钢表带也开始发出金属疲劳的警告……
如果连这些没有生命的物件都会因过度使用而崩溃,我们这些血肉之躯又怎能幸免?
毕淑敏在《过,不紧绷松弛的人生》中精准解剖了现代人的疲倦症状:
眼睛成了只会扫描文件的摄像头,再也对不上春天的焦距; 耳朵自动过滤孩子的笑声,却对微信提示音异常敏感; 大脑像卡住的复印机,不断复刻着昨天的待办事项。
最可怕的是,我们正集体患上"疲倦失语症":
分不清朝霞和晚霞的温度差; 尝不出周末咖啡和工作日咖啡的浓度区别; 甚至记不起上次为一片落叶驻足是什么时候。
这种疲倦不是简单的累,而是生命感知系统的全面当机。就像被过度使用的手机,虽然还能运行,但触屏已经失灵——我们失去了感受美好的触觉。
《过,不紧绷松弛的人生》提醒我们:当身体发出疲倦信号时,我们的精神早已进入ICU。那些"还能再熬一熬"的自我安慰,不过是给重症病人打的安慰剂。
现在,是时候让自己松驰下来了。
允许一切发生,允许自己做自己,在不慌不忙中慢慢成长。
首先,卸下快乐的枷锁。
环顾四周,其实不欢迎快乐的人比比皆是。
有这样一个真实场景:
女孩放学回家,一边哼着歌,一边在开门走了进来。
从歌声中听得出来,女孩很快乐。
正在客厅中的爸爸张嘴就训:“你是考试考了一百分,还是捡着金元宝了?”
女孩马上丧眉耷眼地换好拖鞋,走进自己的房间。
只因中午老师打来电话,她这次的考试成绩不理想。
你看,没考好,似乎连快乐的权力也丧失了。
经历轻易地塑造了一个人的感受和经验,会把一些事和是否有权快乐等同起来。
当我们把病态看成了常态时,常态就成了洪水猛兽。
当我们不接纳快乐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不尊重自己,不相信自己,不给自己留下美好驰骋和精神升腾的空间。
要知道,快乐是一种心灵自在安详的舞台,是给人以爱自己也同时享有爱的欢愉的沐浴,也是身心的舒适和松弛。
当我们学会接纳快乐,会发现世界处处充满惊喜。
其次,重拾惊奇的瞳孔。
在城市里待得久了,司空见惯的一切,常常使我们丧失惊奇的本能。我们鳝一样滑行着,浑身粘满市侩的黏液。
而惊奇如同流动的水,使我们的思想翻滚着,散发着清新,抗拒着腐烂。
然后,把自己泼进山野,让苔藓爬上焦虑的褶皱,任溪流拆解被办公室隔间规训的坐姿。
像被锻打的铁淬入冷水,瞬间迸发的蒸汽正是我们对世界重燃的惊叹。
再其次,要学会感动。
无论是一瓣花还是一滴水,是一个甜美的笑脸还是一缕苍老的白发,是一本举足轻重的证书还是片言只语的便签……都是引发我们感动的导火索,它可以骑着任何颜色的羽毛,在清晨或是深夜,不打招呼地就进入了心灵的客厅,在那里和我们的灵魂倾谈。
当感动漫过心堤,视网膜会滤去城市灰调,耳膜将捕捉到晨露坠地的颤音——那是生命最本真的波长。
还要学会倾听。
有很多我们丧失的机遇,有若干阴差阳错的信息,有不少失之交臂的朋友,甚至各奔东西的恋人,那绝缘的起因,都系我们不曾学会倾听。
只有认真地听,你才能对周围有更确切感知,才能对历史有更深刻把握,才能把他人的智慧集于己身,才能拓展自己的眼界和胸怀。
读书是一种更广义的倾听。你借助文字,倾听已逝哲人的教诲你借助翻译,得知远方异族的灵慧。
当你能够沉静地坐下来,目光清澄地注视着对方,抛弃自己的傲慢和虚荣,微微前倾你的身姿,那么你就能听到心与心碰撞的清脆音响,宛若风铃。
当我们停止做社会机器里紧绷的齿轮,才能听见思想如青铜器剥落锈迹的轻响。
一定要记得:
如果你愤怒,你就呐喊;如果你哀伤,你就哭泣;如果你热爱,你就表达;如果你喜欢,你就追求。
当最后一盏台灯熄灭时,请允许自己如解甲归田的金属,在月光下舒展疲倦的纹路。那些被白昼弯折的棱角,终将在梦境的熔炉里重熔为液态的星光,在黎明前铸成新的形状。
请像对待羊绒衫一样,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