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你是否还记得过年亲人朋友相聚
也就是明争暗斗比拼物力财力的时候
你会不会诧异地发现
明明我的收入比他高
为什么看起来却过得不如他好呢?
先讲三个真实的小故事
1
我认识个姑娘,毕业一年多,月薪七千五,每个月发完工资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还上上个月的信用卡账,我们总是跟她说,你悠着点,这样一直透支过日子不靠谱,但人家依然对自己的消费观不抱任何改变的想法,继续该吃吃该喝喝该买买。
上个月,她硬是不顾还有一万多的卡账没还,又刷了8600给自己置办了个iphone8,估计想年前给自己提提气。悲催的是,才买了一礼拜就被贼顺走了,她骂骂咧咧,也无济于事。我们问她手机还买吗?她说等这个月发了工资先还一点信用卡,再去刷卡买一个。
一个月过去了,她还拿着卡得要死屏也碎了的iphone6,不知道能不能撑到过年。听说前两天买过年回家的火车票,还是问爸妈要的钱。
按理说,她还处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阶段,比对她的收入和必要开支,理应过得不那么负面和焦虑,但她毫无规划和风险意识的消费观,让她的生活显得非常狼狈。
2
前段时间我一个闺蜜说,她和老公吵架了。
老公想要买车,他看中的一台高端品牌的入门款,首付需要花掉他们80%的储蓄,并且接下来三年,每个月都需要偿还好几千的车贷。而我的闺蜜说,如果单纯以性能而言,他们起码可以少花一半的钱买一部普通品牌的代步车。
这位闺蜜的老公,可想而知他并不懂得理财,会理财的人是怎么花钱的呢?外部溢价越低越好。这里就要提到一个公式:你愿意支付的价格=内在价值+外部溢价。
他想买的高端车多出来的一半的钱就是他们要支付的外部溢价。就是所谓的“为了让别人羡慕”而花的钱。而显然我的闺蜜,她的消费理念更为理性:你花这笔钱是因为你自己喜欢,而绝不因为其他任何人眼中的你。
这句话其实就是对上面那个公式的完美诠释。而有理财思维的人,往往都能花钱花得非常聪明。
3
还有个女朋友,今年37岁,半年前离婚了。离婚的时候六岁娃归她,还有一套房子和20万现金,以及未来每月3000元孩子的抚养费。
听着还不错是不是?实际上,她每月工资到手1.2万,加上前夫的抚养费3000元,共1.5万,但开支呢,不但要继续支付房子的月供7000多,还要负担孩子每学期三四万的学费培训费,养房养车养儿子,每月固定开支达到约1.8万,如此不对等的收入和支出比,让我们都替她捏把汗。
结果呢,半年后再见到她,她不但没有半点愁容,生活水准也没有被离婚所影响,依然是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两手抓,孩子的教育、自我的管理、当下和远方,每一项甚至比以前更有规划。我们都很好奇她是如何做到的呢?
原来她做了两件事,第一,请父母搬到自己家来同住,将父母家的老房子出租,既增加了老人的房租收入,还缩减了人均生活成本,她也更专注于工作,半年后升职,每月加薪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