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被《我要做好孩子》吓退

看《我在岛屿读书》节目,第一次见到儿童文学作家黄蓓佳老师,看她能和小朋友们那么热火朝天地聊天,便想把她的书借来给娃读。

儿童文学嘛,我想娃肯定喜欢。《我要做好孩子》,我知道这个书名她会排斥,也已经提前告诉她忽略书名,看内容就好。她嘴上答应,但实际上好多天过去了一页未翻,也不想翻,这是她无声的抗议。

我有一种“来都来了”的心态,对于借来的书,“借都借了”怎么也得翻翻看了再还,于是我第一次煞有介事地来读少年文学书。同时也看看别人到底是怎么构思的。

这本书是作者1996年写的,书的内容我很喜欢,写这个古灵精怪的六年级小姑娘金玲的日常,有学习的苦恼,也有生活中的乐趣。金玲和娃年龄相当,他们也是一家三口,我不由自主对号入座,把自己对标金玲的妈妈,孩子对标孩子,爸爸对标爸爸。小升初,大家都还是有点焦虑和紧迫感的。原来在30年前孩子考试就成了家里的头等大事,让孩子上个好学校是历届父母的夙愿。

我分析自己之所以爱读,除了作者写得好,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希望通过金玲的心理去揣测娃的心理,毕竟青春期的孩子对父母有时候是惜字如金的,或者为了避免挨骂、避免听妈妈喋喋不休根本不会对你真正地吐露心声。

“每一个孩子都是想学好的”,这句话可以当成父母的镇火之石,灭火之源。只是有时候父母总爱怀疑孩子。

估计书的排版和厚度是娃不愿意阅读的另一个原因。每一页文字很多,偶有一张人物的黑白插图,并不太吸引她。而且,这本是导读版,每一章后面都出几道思考问题,如同在做她最不擅长的阅读理解。

30年来的教育之路,从开始卷到现在变成了卷的N次方。30年前12岁的金玲现在大概率应该也在卷孩子了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