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卷到不喜看微信

年龄越大,社交圈子越小,这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的共识。我的圈子早在十多年前就有意识缩减,而今连微信都懒得看了,只是怕别人有事被耽误,故而不得不偶尔翻翻微信,但确实有几天不翻看微信的时候,也常因此被人诟病。

看到几天前的信息,有些慌张,赶忙回复:不好意思,刚看到。有什么事吗?

有好说话的就有不好相与的,被人怼也无话可说。

比如:忙人!赚了几千大洋?

或者:靠你?坟头长草了。

抑或者:你说的是哪年的事?

扪心自问,我忙吗?确实有点,但也不至于忙到没时间看微信。

我拽吗?哪有?本人一介贫民,跟二五八万不沾边。

要怪就怪对方,你到底是急还是不急?若是急,直接电话打过来不就完啦?发什么微信?

对,还有这微信。自从有了它,运营商一毛一条的短信钱几乎就挣不到了,那时让多少人为之喝彩,甚至语音通话都节省了好多电话费。微信应运而生,恰逢其时,真是个好东西!

数字化时代的来临,确实给世人通讯带来极大的方便,却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很多隐忧。看着一个个千篇一律的印刷体汉字,除了传递信息与情感,已经很难从文字本身感受原有的温度。

古人传递信息,书写工具是毛笔,竹简或薄木片,卷起来捆扎在一起,谓之手札。以锦缎书写,谓之锦书。纸张普及后,最起码还有字条,书信。无论写信还是收信阅读,都还存留一份期待感和仪式感。如果愿意,还可以保存,甚至有收藏价值。

时代发展到今天,忽然就没人写字了。写字太麻烦,哪有打字来得快。

若干年前,你如果把写字说成打字,别人一定以为你是疯子。打字?字招你惹你啦?怕是不会写吧。

就这么打下去,还真就不会写了,打字方便,谁还写字?至于认得不会写,无关紧要,能打出来,哪怕是错别字,你懂就行。

终于有一天,打出来的字我也不想看了,了无生趣。

所以,在别人扔掉笔和纸的年代,我又捡起了笔,从练字中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沉醉其间,物我两忘,包括忘记了看微信。

以后如果有事情就打电话吧,除非发送图片,视频,或者大篇幅的文字,但别忘了打电话知会一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