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团老师的《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一书中写道:一旦你的内心开始竞争和比较,你就很难不焦虑,于是,拼命往前赶就成了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如此生活,又怎能幸福?
比较,一般会让人产生两种情绪——羡慕与嫉妒。
羡慕是指看到别人拥有的,自己也希望拥有,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身份、成就或财产等不及别人时,渴望得到或希望像他人一样的一种情绪。这种情绪会激励自己进步,努力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变得和羡慕对象一样好。但映射出这样一个事实——想和别人一样好甚至是比别人还要好,究其原因是觉得自己还不够好。“我不够好”这样的信念会打击人的自信心,产生较低的自我价值。
而嫉妒则程度更深,它是指,当我们看到别人拥有和享受着我们想要的东西时,希望对方失去,以平衡自己的内心,而对方没有失去时所感受到的一种痛苦的情绪。嫉妒会伴有冷漠、贬低、排斥或是敌视的心理状态以及一定程度的攻击性,会使自己有意无意地迫害他人。严重时,人会产生恨的情感,想要毁灭他人。
有人说,要成为一座城市最高的大楼有两种方法,一是摧毁所有比自己高的大楼;另一种就是打好基础,不断努力往上建。前者是“嫉妒”,后者是“羡慕”。羡慕看起来很正面,但这两种情绪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太相信自己,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是自我价值不足的体现。
白岩松老师也在《白说》一书中写道,中国人为什么不幸福,其主要原因就是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攀比,比较,造成的。
获得幸福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自我为中心,向外寻求,从刺激反应中满足自身。另一种是透过内省获得平衡,透过对心灵本质的了解,由内而外滋生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这种幸福感不依赖任何物质。
如果我们都能学会向内寻求幸福感,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不与他人同流合污,相信幸福指数也会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