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正在例常开着周会,销售经理显然对于上周的业绩不满意,“人均出单量才10万,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小王的:“我觉得是这样的,这个市场已经趋于成熟......”经理:“不要告诉我这些理由,说什么市场行情不好、什么我们产品不好……”,小王原先想把观察到的竞争对手市场营销策略的调整告诉领导,但现在就假装继续听着,装的虔诚又恭敬,一声不吭……但开完会之后,经理纳闷,为什么每次开完会,那些人还是没精打采的样子,小王也略感失落,寻思着要不要换一家单位……
这个过程,不讨论说的技巧,造成双方的无法理解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倾听,下属感觉到不受重视,不能自主阐明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工作的积极性受到挫伤;经理自以为别人说的他都知道,打断别人说话,这使得一方面得不到真实的反馈和回应,另一方面让下属觉得领导武断而自以为是。倾听经常被认为比说还要重要,接下来我们就和大家一起讨论,如何高效倾听。
今天说一个主题:听≠倾听
倾听一词的英文是attending,有参与、专注、注意之意,译成汉语“倾听”虽比较贴近原意,但并不等 于为听(listening),下面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1) 听是被动过程,倾听是主动的过程。
例如上面的例子,每个人都听到了经理的声音,但却不一定在倾听。再例如,下班回家对着正在打游戏的伴侣抱怨今天上班是如何令人疲惫,可发现伴侣嗯哈了两句,他的眼睛继续停留在手机上,脸上还带着游戏带来的笑容。显然他并没有倾听……
听和倾听是两回事,听是物理现象,是声波震动耳膜经听觉系统传到大脑的过程,不管想不想听到,声音都在那里。倾听是听到之后,大脑将这些电化学脉冲重构成原始声音的再现,再赋予其意义的过程,是一个主动调节的过程。我们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选择性屏蔽一些信息,例如窗子外面汽车的噪音、**喋喋不休的抱怨……
(2) 听是用耳朵,倾听除了用耳朵还有包含用眼睛观察到的副语言、面部表情和其他的非语言线索。
宴会上,一个熟人对我高兴的说,好久没见了,好好聊聊。我就在听她诉说着她的故事。可没一会,我就发现她的眼神总是越过我的肩头看下别的地方,这时,我对她说“嗯,要不我们待会再聊,你先去忙”……然后她很感激对我说:“好谢谢,**来了,我有个事情要去找下她……”这个过程,光听是听不到说话者的真实意图,更需要我们在倾听中的观察。非语言能告诉我们真实的沟通关系。
翠花浅见,欢迎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