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秋殇成了一种习惯,成了一种品位,成了一种寄托,成了诗人骚客的思绪。对于生活,或只是平常,无非是,乱中取静,薄霜冷清;红叶黄花,透纸沧桑。岁月赠予我蹉跎,岁月赠予我秋天,可岁月并没有赠予我忧伤,缘起缘灭,哪里是归宿?一叶知秋,款款而至,告诉我,红尘喧嚣过客繁多,你与我都是过客,都是归人,没有所谓的超脱。

路怎么走,心怎么想?为什么在秋风阵阵之时,感慨萧瑟凄凉?是怨气,是愁苦,还是岁月亏待了我们?排除一切的外界因素,答案只有一个,我们在用错误的思想惩罚自己,在发泄与情绪波动中升华自己的生活方式,似乎也在刻意地扭转一些旧的东西,明知徒劳,却也乐此不疲的挣扎、深挖。

悲秋,殇情,大概就是如此。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坚强的一面,也是脆弱的一面,当遇长天秋水,胸怀广阔,心意淡泊之时,在宁静中思考,在从容而行中,也有悔之不及之事绊脚。一旦触及秋的气息,情感便开始泛滥,与落叶一起翻滚,与黄叶一起飘落,满地的思绪,是随处可见的秋意。

思绪乱了,思想也乱了,可乱红飞舞中,跳出来的往往是空白,如倒空了一杯水,如丢失了一个梦,更是写出了一篇文章缺少了题目,显得前路未知,现世迷茫,或多或少的也开始怪罪岁月的沧桑,流年的风霜了。

就像昨日,雨下了一天,地上一片秋之狼藉,在深深浅浅的痕迹里,满是故事,满是回忆,当满目疮痍落在心里,由不得你,冲刷洗掉的只是浮躁,有些心底的涟漪,往事的回忆,丝毫没有减弱,更清晰,更夸张,便也就冠冕堂皇、大摇大摆的的摆在眼前,而我们更像一个饥渴难耐的人,在秋风秋雨里大快朵颐。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凉,随了心,却不随心愿。多事之秋,更是自寻烦恼,多愁善感也不是好事,莫不如,不要问落红是友情还是无情,不要问落叶是舍还是不舍,自然规律,殇有何用?

说起秋殇,古人更甚,夜雨、秋池,檐上落雨声,窗下芭蕉,滴滴答答,直至天明,不着一字愁,满片都是秋心,读来满身寂寥。空山、新雨,不见人,偶尔有一声鸟鸣,空吗?静吗?秋心不见,凉风袭来,莎莎落下的字字都是秋,不由感慨萧瑟处,心去了哪里?

桂花开了,天气凉了,看花的、出游的人们都在做什么?心里在想什么?难道都在释放自己的情绪?或许大多的是在静静的感悟生命,思考人生,有悲壮,有淡然,有从容,有悲戚,说起来,这也是不为奇怪的,人的感情,人的感觉总是与季节相通的,我也相信,绝对没有不懂感情之人。即使一个再坚强的人,在面对儿女情长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柔软。

枫红,秋菊,残荷,也正是时候,狂热的激情与浪漫的情怀,都会有淡去的时候,如何寄托?寄托一朵白云,悠闲地走来或离去;寄托落木萧萧,堆积、腐烂,沉淀、思索,等春天再还一个全新的自我?说来,秋殇里的精彩和颓败真的值得我们深思一下,难怪古人为它费了那么多笔墨。

人生、季节有太多的相似,不用比喻,无需多言,秋来秋去,无非就是心情浓淡,伤秋感怀本是平常,深浅适宜或是一幅画,或是一首诗,自由地吟唱,恣意的写意,人生山水总是不能缺少秋之一笔。

感谢关注,感恩有你!本篇图文部分内容源于网络,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