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看了作者的《拆墙》、又看了《可能》,一直想参加当面咨询没有达成。爱人2011年参加一个面授班受益匪浅。期间也关注过作者的微博,这次《跃迁》好期待。
读书要坚持,聆听智者的声音。
要找志同道合的人,要到高手群中,互相学习,不能闭塞。
你根本不需要掌握这本书里说的所有方法。你真正要做的是一边实践演练一边借鉴方法。也许书中的某一点正好对你有所启发,然后你在这一点上做到了极致,那你就可能打败了绝大多数人。
迫切希望成为某个领域的高手,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理解自己的可能性,不辜负自己的好青春。
教给孩子如何判断趋势、如何结交朋友、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目标,且不可定的太高,踮着脚能够到就好,过程要快乐,实现目标要奖励自己。
现代社会高手的7个心智关键词:开放、专注、迟钝、有趣、简单、善良、可激怒。
未来世界的认知能力,是找到信息的搜索能力、运用信息的思考能力以及从大量信息里抓取趋势的洞察能力。
需要独立面对两个问题:其一,进入场景,面对当下资源、当下情景你如何解决当下问题?其二,回到内心,你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要调用多大的资源?你准备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创造怎样的生活?
打游戏,你可以看人家的攻略通关,但还是需要独立地玩这一关,达成你自己玩游戏的期待。
一个人能够用机器学习和处理信息,用大脑整合和创新思想,用系统思维思考问题,会是未来最有竞争力的。
持续的学习、阅读中,突然有一天一个概念击中你,你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过去困扰你的一切突然清清楚楚,顿悟,这叫作认知跃迁。
于是你按照新领悟的方法持续地积累、练习、见人、蓄势,却长久没有什么变化。有时候,你都快要放弃了,但是突然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上升了一个台阶,这就是第二个阶段——能力跃迁。
在一个长时间的积累和爬坡之后,你正确地做出了几个选择、换了几个平台,身价、能力和水平会突然上一个层次,看问题、做事情有完全不同的力道。这就是能级跃迁。
找到高价值区,战略性专注,用最有把握的方式取胜。
先投入20%的时间,把“专业知识”提升到80分,然后开始研究“课程设置”板块,同样不求百分之百,快速达到80分;
找到事物的核心杠杆点需要大量的观察和思考,然后抵抗住各种诱惑,坚定地持续专注这20%,这需要强大的定力。
先进入自己能进入的头部,去最好的城市,去最热门的领域积累资源、增长见识,与伟大同行。
如果还处在高增长阶段的人,最好选择在大城市再待几年,看能否跻身头部;如果增长放缓,回去也是一种聪明的战略性转移,关键是如何让自己在二三线城市过好。
专注是高手的护城河,先占据不败之地,然后慢慢获得细小优势。
持续迭代,系统性进步;不求妙手,不得贪胜。
学习前,想明白学什么、怎么学、有什么用和如何兑现。
一手信息:一手研究论文,行业的学术期刊,行业最新数据报告;行业大牛的最新沟通和思考,通过谈话获得。
二手信息:名校的教科书,MOOC(慕课)里推荐的一手材料,维基百科;中立第三方的行业调查报告;讲述底层逻辑、思考质量比较高、略微难懂的书和文章,比如《国富论》《穷查理宝典》《决策与判断》等;各行业领军人物、行业大牛推荐的书单、豆列,以及在自己公众号发的文章。
“得到”专栏的作者、最近爆红的知识红人,都是这样的人,尤其像卓老板、万维钢、姚笛这些人。他们一个站在科技链条源头,一个站在优质图书源头,一个站在创业前沿,表述相当忠实和清晰。
辨别一二三四手信息,走向知识的源头,并与那些人站在一起。总有一天,你也会成为创造知识的人。
读书:有目标导向、有即时反馈、最近发展区。能解决当下问题的、学了有地方用的、难度适中的知识最有效。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给阅读做了几个分类:娱乐性的、知识性的和心智提升类的。你可以根据认知目的不同,设定不同的目标,分配不同的资源。
读书思维导图的几种结构:关联,树状,序列,数据。你可以简称为“关书(树)叙(序)述(数)”——知识晶体有一种让你关上书本,依然可以叙述的能力。
你是否可以尝试构建自己的知识晶体?最初级的是列表式的:“关于……的5个技巧”。
联机学习:运营部就是联机学习的过程。销售的,财务的等等。
1. 先打磨第一个知识模块;2. 抛出去,换回别人的知识模块;3. 重复前两步,积累足够多的知识模块;4. 整合出自己的体系,实现知识跃迁。
用问题清单代替书单。假装写本书
“根据这个想法,我做了一些行动计划,你帮我再看看”。(建立想法及行动计划清单)
I:输入问题(Input a question),以持续解决问题为目标;P: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以整合多学科知识为手段;O:输出产品(Output),通过咨询研发、授课整合和写作,让思想产品化。
第一步,你必须有一个真实的、高价值,并且有可能被解决的问题(I)提真实的问题:提高价值的问题:提能被解决的问题:第二步,不是要学习知识,而是要解决问题(P)第三步,输出倒逼输入(O)
4种增长引擎:好习惯、从兴趣培养到能力养成、快速学习的知识IPO、企业管理中的“信——任”循环
4种死亡螺旋:穷者越穷、投入不足、工作狂循环、做自己
学习一些能自增长的技能:读写能力、破英语、社交能力、解决问题、聪明的善良。
第一问(Emotion):我在什么情绪之中?给自己的情绪打个几分?(找出情绪类别);第二问(Event):发生了什么?尝试客观不带情绪地描述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发现不能客观,还带有情绪化的语言,请返回第一层,继续处理自己的情绪。(挖掘情绪背后的事实);第三问(Target):我原本想要什么?情绪一定是对自己的不满意,通过对情绪背后事实的描述,就可以发现产生情绪背后的初心——某种期望或目标未能达到。(找到期望目标差距);第四问(Action):我如何改进?找到目标差距,就要正视自己,如何改变行动从而达到期望的目标。(行动改变)
要不要离开不是问题,离开做什么才是选择。
增量、终身提问、探索、随喜赞叹……
“开放而专注”九律:1. 见得人好,经常随喜赞叹。2. 找到自己领域的知识源头,并分享。3. 不随便崇拜谁。一旦崇拜,以他为顶,你的系统就又封闭了。4. 不再认为自己不喜欢、看不懂的东西就是傻的。5. 小心那些“一切都能解释得通”的上帝视角感理论。6. 对水平没你高的人要宽容,因为你也没有掌握真理。7. 留出10%~30%的时间,给自己不懂也不太会接触的领域。8. 站在更高角度,发现和专注于自己的独特之处。9. 专注于自己的人生大问题。
迟钝而有趣七律:1. 对不重要的事,漠不关心。2. 忍住第一反应,等待第二反应。3. 不追热点,等要点浮现。4. 寻求整体最优解,站在长周期做判断。5. 多元,定期做点儿不靠谱、有趣无用的事。6. 成功是小概率事件,找到自己的无限游戏。7. 放下焦虑,不要放下好奇心。
善良、可激怒、宽容、简单。
哪些关系是“高价值、有优势”的关系?
1.亲人;2.价值观和梦想与你一致的人,帮他们就是帮你自己;3.能和你一起成长的人;4. 能理解你、支持你的情感的人;5. 有实力、主动帮助过你的人。6.成长加速度和你一样,甚至比你快的人;6. 懂得互惠、互相支持的人。
根据这个很功利的思路,推导出来的交往原则是这样的:
1. 善待亲人,调整自己,形成和他们的正循环,因为你没的选;2. 选择与三种人深交——梦想一致的战友、成长速度一样的伙伴、支持你情感的朋友;3. 持续感谢有实力、帮助过你的人,而且他们往往会倾向于继续帮你;
就是自己成为一个“高价值、可迭代的人”:
1. 善待亲人,形成正循环;2. 做足够大的梦,才会有足够多的人帮你;3. 快速成长,并让别人看到;4. 懂得陪伴,朋友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别评价,也不用着急解决,陪伴就好;5. 广结善缘——能力范围内的,能帮就帮一点儿,恰当接受别人的感谢。
1.面对世界,开放而专注,进入系统。2.面对自己,迟钝而有趣,智慧而超然。 3.面对他人,简单、善良、可激怒。4.面对不确定,善良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