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新年读书笔记之国医邓铁涛:正确认识中医。
微观是科学,宏观也是科学。
西医是微观医学,有一套完整的医学体系。
从细胞到分子、基因……越来越细。
中医学是宏观医学,也有一套完整的体系,把人放在天地之间去观察去研究。
西医能治好病人,中医也能治好病人。
中西医不能互相排斥,正好是互相补充,是既矛盾又统一的。
人是生长在天地这个大自然环境之中的,人怎能离开大自然而生存,疾病怎能离开大自然的影响。
人是大自然千百万年的塑造,考古学可以给你详细的答案,考古学也离不开宏观的研究。
重症肌无力之例子:
西医的微观研究相当深入,还能造出动物模型,发明了“新斯的明”,疗效迅速,强的松更是治此病的王牌药物,但都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胸腺摘除说是有特效,其实多数病例仍然复发。
从宏观认识,重症肌无力是脾胃虚损、五脏相关的顽疾,采用升发脾阳大补脾胃为主,兼治五脏。
此病属虚损之症,故无症状之后仍须服药二年则可以根治。
但当病人呼吸危象出现,不能饮食时,采用注射新斯的明治标,使之能口服中药与进食,几天之后多能度过危关。
这就是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例子。
一种思想认为凡西医能解决的,中医便应靠边站。
在西医学最新成就面前手足无措,忘记了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用多少病人的性命和多少先贤的智慧换来的。
西医能换肝换心是很高明的,但中医重视治未病,治在前头,可以不用换肝换心那有多好呢。
抗生素发明之后,肺炎便不需要中医了吗?
老年肺炎、虚寒证的肺炎,用上中医药就会得救了。
此等证,用桂枝汤或小青龙汤之类,帮抗生素一把。
一例水肿病人,已肿至啤酒桶一样,不能卧,乃特制大木椅坐着,医院已用了不少速尿,就是不能消肿。
采用真武汤加味,约半月带着空木椅出院了。
目前世界医学正在害怕将来无药可治抗药性的凶险细菌病,中医应该站出来,为世界医学家分忧。
目前世界上最欠缺的是高水平的中医,欠缺能在临床上有真功夫的千千万万个铁杆中医。
中医药的发展要有一大批中医的脊梁之才。
近代,中医人就像古代的和氏,不断献宝不断遭受磨难。
《中医药法》明确提出要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我们这个五千岁又新生了,凤凰涅槃了。
中医药犹如和氏璧,它的璀璨,需要和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