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关于父母教育水平对孩子的影响的文章,今天又翻着看到了我百度网盘之前存的纪录片《人生七年》链接:https://pan.baidu.com/s/1H2vTV14st1oOYre793xyLQ 提取码:vv4s由看了网上之前很火的一篇文章《寒门再难出贵子》以及北京大学刘媛媛在《超级演说家》的演讲。深有感触。首先说说英国的纪录片和这篇文章。然后再简单说说我自己的看法。
《人生七年》这部纪录片是英国的导演保罗·阿尔蒙德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每七年记录一次:从7岁开始,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一直到2012年的56岁 。拍摄周期之长令人十分佩服和敬畏。最后结果和导演的预期一样,社会的阶级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鸿沟。
《寒门再难出贵子》最早是由一位商业银行HR,接待了一群到银行的实习生,然后观察他们人生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主要的结果是:性格决定命运,但性格这东西是熔透于骨髓的,性格的养成和学校教育没有多大关系,大多决定与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从大学毕业出来的第一步,往往起到至关作用的是家庭背景,也就是从起跑线普通家庭的孩子就输了一大截。
这个文章表达的意思和《人生七年》拍摄的目的有相同之处,都主要传达了一个思想就是——家庭背景和家庭的阶级层次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昨天我也是主要想表达的意思就是父母无论有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都应该为了孩子的发展去不断的学习充电。
但上述例子也有特殊的就像刘媛媛所说的,《人生七年》十四个人中有一个叫尼克的贫穷的小孩,他到最后通过自己的奋斗变成了一名大学教授,可见命运的手掌里面是有漏网之鱼的,而且现实生活中寒门子弟逆袭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目前我国的教育的大环境让我们这些寒门贵子实现逆袭还是完全有可能的,但实现逆袭的最保险、最快的途径就是高考这条路。
我们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高考这条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参加,但为什么真正有出息的寒门学子少之又少啊?为什么呢?为什么机会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却抓不住呢?我们每个人都有改变自己阶层的计划,但为什么最后大多数人没有实现呢?
1、坚持这项能力是我们很多人所不具备的,这也就是我们老话所说的一类“常立志而非立常志”的人。
2、周围环境,与谁交流直接决定了我们的各方面的能力和习惯,所以我们才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说。我们要修炼达到无论怎样在什么环境都能做到“近朱者赤、近墨者也要赤”才行。别让周围的环境磨灭了我们的斗志。
3、把身边的小事做好这才是真正的能力,“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认为是说这个道理。平凡的事情中总是蕴含着伟大。
4、之前经常给学生说的几个问题:我们来一中时的激情哪去了?我们现在为什么变成我们初中所讨厌的样子了?我们到底怎么了?
希望我们未来再回首现在的时光时候,开始讨厌我们现在的样子。所以坚持奋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