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一天都在忙碌什么

题记:很早就想写一点关于母亲的文章,毫不夸张的说,母爱如海,面对如阳光,如春雨般的关怀,有时真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才能将母亲的形象完整的呈现出来。那天看到母亲在缝衣服,阳光洒在她身上,泛起淡淡的光晕,我的心一下被触动了,用手机将这一瞬间完美定格。将每个忙碌的生活场景记录下来,也许就是她最美的样子。

清晨5:30 北方的正月还是严寒,窗外传来几声小汽车压过路面的沉闷轰隆声,将一向睡眠不好的母亲吵醒,用粗糙地双手摸了摸枕边的手机,盯着屏幕嘟囔了一声又像是给自己打判断以信心,打了个哈欠,“这是五点半了,该起来了”。再将床头的手电筒拿起,下了炕头打开灯,收拾洗漱。不一会儿,父亲也起床了。洗漱后,父亲习惯性地给自己破旧的保温杯倒了杯热水,又给母亲的罐头瓶倒满了。有时喝水,有时用热水沏个鸡蛋,放点糖,算是两人开的小灶。这是老两口多年的习惯。热水下肚,一天的忙碌便开始了。

6:00 打起精神的母亲,着手忙活家里的早饭。先打开橱柜拿出不锈钢箅子放在灶台上,端起满满的一盆水倒入电锅中,再拿着箅子去东屋的冰柜拿出冻得邦邦硬的藕夹和丸子。随后端着一个白瓷大碗颤悠悠地走到冰窖式的东屋里间,用铝锅用勺子擓出一大勺肉冻,放回锅里。“哒,哒,哒”随着三声清脆的响声,电锅的三个开关按钮亮了两个,我曾尝试把中间那个也弄亮了,每次都是用力按的时候亮一下,一松手就灭。母亲对我见怪不怪,一边用炊束(高粱穗捆扎起来的刷锅的炊具)刷锅,“甭管它,那个一会儿就亮了,等过两天让你姐找卖小电器的给换一个”。做着饭,母亲开始烧炕了。让父亲把他做木工剩的锯末袋子拿来。把锯末倒出半袋,用掏灰耙塞进炕洞,在洞口留一些以备引火。一切就绪后,母亲从夹道废物袋撕了点橡胶垫点火,随着炕洞口开始冒黑烟,小火变大火将洞内的锯末引燃,立即把洞口堵住,随后再把抽风机打开,待屋里没有烟雾时,烧炕的工作也随之结束。


7:30 “吱~”我的门开了,母亲没有进屋而是探出头来,见我在看手机,便说“做好饭了,也炒好菜了,快起来吃吧。”睡到自然醒的我,伸个懒腰,一个骨碌爬起来,洗漱一番去吃饭。方桌上放着冒着热气的肉汤藕夹,一盘炒白菜,一碟咸黄瓜丁,一个塑料盒小咸菜。父亲在正北位置坐着,姐姐和外甥挨着坐在西边,我找了位置靠南坐着,给母亲留了东边位置。但是,母亲并没有坐在那吃饭,而是坐在后面的椅子上看着我们吃饭,像是在欣赏自己的杰作。我让母亲下来吃饭,母亲说挥挥手,说要歇一会儿。看我没有稀粥,就说粥要不要再热一下,笼屉里还有黄面窝窝、鸡蛋。我见状“快歇会儿下来吃饭吧,我自己吃点就行”。母亲坐下后,并没有吃新炒的白菜,而是拿出半块馒头吃那点藕夹,一会儿又起身出门拿了半截葱白回来。我立即阻拦“哎呀,你这胃口不行,不能吃这个,还老吃”,顺手便把葱拿走了。母亲没有拦着,只是又喝了口肉汤。那个肉汤我喝过一次的,齁得难受。我不止一次说要倒掉,遭到两个老人坚决反对。我拗不过他们,便说这个一次就喝一两口,不能多喝。

8:30 早饭后,我把碗筷收拾好,把地也拖了一遍。母亲坐在旁边双眼认真巡视着拖把擦过的地方,“四儿,北边那有一块是嘛呀”“西边那块,你看看,啊对对对,就是那,哎,对了”“你看这么一擦干净多了”。在母亲的督工下,我把小屋子擦得干干净净。心满意足的母亲在忙碌了一大早之后有些疲惫,上炕后掀起搭脚被拿上枕头躺了下去。随后转身伸手拿了手机,机身上有个并不完全匹配的手机壳,尽管如此母亲依旧视若珍宝。不一会儿,手机里就传出来了婆媳吵架的声音,以及“家人们你们给评评理~”。我无奈的笑了,跟母亲说“这都是假的,少看点这个”。母亲倒也听劝,然后熟悉的民歌又萦绕在这个小屋里。伴着音乐,母亲开始有了睡意,但是手机里嘹亮的歌声依旧在继续。

10:00 我从卧室出来倒点热水,发现母亲已经起床开始收拾一堆塑料袋子。所谓的收拾就是把一大堆的塑料袋倒出来按照硬度不同进行处理和分拣。从豆包上检索了下,大致就是装快递的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即HDPE塑料袋,以及装衣服的透明硬塑料袋子即OPP塑料袋两种。看着母亲在那忙活,剪刀、壁纸刀一应俱全,就想着过去搭把手。母亲见我过去就连忙拒绝“这个你没整过,你弄不了”。“过来,帮我按一下这个袋子”。我看着那个被塞成球的袋子,不禁一乐“这个能卖多少钱”,“这一袋子怎么也得好几块,你看七毛五一斤”,母亲自豪的答到。我一听就劝母亲“快歇会儿吧,你忙活这半天还不够吃药的钱”。母亲不以为意,“就一天到晚的躺着啊,就当这是活动呢”。

11:30 手机中嘹亮的歌声仍然在继续,母亲已经把收拾好的袋子放到了大门口处,现在披着那件穿了好几年的红棉袄正忙着择大白菜。白菜分两堆,一堆整整齐齐的码放在墙根下用灰色的旧毯子盖着,另一堆则是同村的小姨送来散乱的小白菜。母亲没有把那些冻烂的叶子连菜帮一同扔掉,而是用菜刀精准的把烂掉叶子砍掉,留下还算能吃的菜帮。就这样忙活了好一会儿,那堆小白菜也整齐地码了起来。中午毫无疑问的吃了一份炒白菜。母亲的炒白菜有几个特点,油多、盐多、辣多、料少。很难想象这么一份炒白菜,竟能让我备战考研时想的睡不着觉。

15:00 午饭后的母亲有着午睡的习惯,只是由于年纪大了,深受风湿、高血压等各种老年病的困扰,睡眠质量一直不好,大部分时间也只是躺着看手机。记得刚上班时给父亲买了一个智能手机,看到父亲乐呵呵的刷着手机,母亲羡慕不已。因为母亲不识字,买手机应该也不会用,就给买了一个小爱音箱,听歌打发时间。后面想到手机操作也简单,没过多久,也给母亲买了一部。在家人的细心讲解下,母亲竟然学会了用微信打视频电话。第一次给我开视频时,给我大大的惊喜。后面就学会了用快手和抖音,从此以后刷视频成为母亲的主要娱乐。在母亲刷手机时,听着屋外传来了狗叫。平素无人来访的,应该是小姨来串门了。小姨就住附近,三天两头来串门。老姐俩也是无话不说,能从早聊到晚,村东头的新闻聊到手机上千里之外的怪事。年纪大了,能有个一直聊天的伴儿实属难得,我也乐得小姨过来串门。

18:00 我把围裙脱掉,把热气腾腾的黄豆芽儿端上饭桌。母亲依旧坐在方桌东侧,拿着一块窝头,没有吃菜,而是拿着小勺喝着一点肉汤。我甚是不悦,埋怨到“你看,有刚炒的不吃,非得吃剩的,等剩的吃完,新炒的也变成剩的了,总吃剩的,这一身病都是吃出来的,一会儿刷碗我都给倒掉”。母亲开启吐槽模式“跟你姐一样,这也倒掉,那也倒掉,你有多少东西啊”我无奈,也掰了块窝头吃着,咀嚼了两下,觉得还可以,便说“我现在都快一百五了,得减减肥,我回去时带点窝头吧”。母亲一听来了兴致,“这可是好东西,我小的时候没有东西喂小鸡,就用这窝头嚼碎了喂小鸡,以前没有东西可吃,喂鸡的时候恨不得悄悄咽两口”。父亲也开始忆苦思甜“以前出去干活的时候,去饭店没东西吃,看到人家拿着窝头让人家切成片拌点醋,看人家吃的带劲,自己在那馋的不行”。若是以前,母亲还会再提到以前在村里大队干活,半夜去磨棒子面、黄豆面,大早上起来去地里拔草浇水的苦生活。

21:00 晚饭后,我打开了电视,看着《新闻联播》,听着那些国家大事。父亲坐着太师椅,母亲坐在沙发上也陪我一块看,遇到几个熟悉的场景,也会问两句。比如“那是不是春晚上的那个机器人”“看看那是什么花”,再感慨几句“现在这是好了,以前什么也不知道,现在在电视上什么都能看到”。新闻播完,我试着找几个母亲爱看的节目,不过没有合适的。我便把《新白娘子传奇》给搜了出来,难得的是不光母亲喜欢,不爱看剧的父亲也一连几天在追剧。转眼到了九点多,我提议母亲去睡觉,母亲回屋后,我把电子理疗仪翻出来,准备给做个针灸。母亲见我拿着东西去了,唠叨着“快别弄了,多麻烦啊”。我拿着仪器“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这个按两下就行了,别看手机了,我给你贴上”。母亲便不再拒绝,“哎呦,这次铁肩膀吧,下午在东屋呆了一会儿就疼,前两天疼了一宿”。“你看,你这都是冻的,都这样了,你下午还把暖气给关了,屋里得暖和点”。我在那唠叨着。“我就没感觉冷,你跟你姐一样,一进家就说冷,我和你爹都没感觉到”“这哪是冻的,就是老毛病了”“过两天,给你把窝头做出来”“你聊的那个怎么样了”“对了,明天早上想吃什么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01 小时候,村子里有一家宰牛的。他们家养牛,不过也买牛。在村子最南端,院子特别的大。有时我们经过他们的院子,都会...
    陪月亮摘星星阅读 1,649评论 2 12
  • 父亲很小的时候,亲生母亲就去世了,是由婆养大的。婆生了大姑、二姑、三姑三个女子,对于家中唯一的男孩,虽说不是亲生,...
    1992年的爱情阅读 107评论 0 2
  • 父亲很小的时候,亲生母亲就去世了,由婆(奶奶)养大的。婆生了大姑、二姑、三姑三个女子,虽说父亲不是亲生,但婆对父亲...
    1992年的爱情阅读 100评论 0 4
  • 父亲很小的时候,亲生母亲就去世了,由婆(奶奶)养大的。婆生了大姑、二姑、三姑三个女子,虽说父亲不是亲生,但婆对父亲...
    1992年的爱情阅读 126评论 0 5
  • 父亲很小的时候,亲生母亲就去世了,是由婆(奶奶)养大的。婆生了大姑、二姑、三姑三个女子,对于家中唯一的男孩,视如己...
    1992年的爱情阅读 210评论 0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