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对别人好。”这是我那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朴素的妈妈常对我说的话。
我“遗传”的爸爸的暴躁脾气,对待人,处理事会显得一根筋,会很简单运用“加减”“等于”,别人对我怎么样,我会反馈回去,不论好坏。
这让妈妈为我操心不少。她总是担心我的脾气,特别是对别人的喜恶全在脸上,还有对别人的“恨意”太浓。她怕我在学校因此被别人欺负,当然,也怕我欺负人,然后被排挤。所以,一旦我在家,她总要说:“你要对别人好一点,别人怎么对你是他的事,你对他的好,他总有一天会看到的,如果他对你不好,你还对他好,以后他会羞愧。”
以前我怀着母亲的至理过着我的小团队生活,当我发现我无限制不计较地对别人好时,往往有那么少数人毫不在意,这让我很难过。我以为我能“感化”他们,可是换来的不过是更加的不珍惜。
“你要对别人好,他们会看到的。”当我发现这句话的弊端时,我决定回到我的“加减相等”,我惊奇地发现,我曾经奋力讨好的人,当我抱着“谁管你”的态度时,他们反而会珍惜我的付出。
我想,这和“拥有的不知道珍惜”无关,大概是觉得:我对所有人都好,和对所有人都不好一样,没有区分,就不存在重要。他们在我身上找不到独特感,所以对我的“好”才不理不睬。
我们可以对所有人宽容,不要对所有人都好。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