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译文参考自《隐藏的论语》。
解读是个人暂时的浅见。
3.3
【原文】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
孔子说:“人心不仁,还怎么推行礼呢?人心不仁,还怎么推行音乐和文化呢?”
【解读】
这里就指出了礼的核心是仁。那到底什么是仁呢?结合后文可以判断,礼是一种外在的表现,而仁就应该是一种内心的态度。如果内心没有端正的态度,礼也就没什么意义。
3.4
【原文】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译文】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本意。孔子说:“问得太重要了!礼,与其铺张奢侈,不如俭朴。拿丧礼来说,与其轻松周备,不如发自内心真正地哀伤。”
【解读】
接着前一章,有人问礼的根本是什么?孔子就说,不要表面的奢华而是节俭,遇到丧事内心悲伤才重要。这两个都是回归内心去看礼的根本。
3.5
【原文】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译文】
孔子说:“边荒地区虽然有国君,还比不上没有国君的中原地区呢。”
【解读】
这里有点不好理解。既然礼的根本是内心的态度,而夷狄未开化,自然就没有礼。
3.6
【原文】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译文】
季孙氏也象天子和诸侯一样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劝阻他吗?”冉有回答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泰山的神灵还不如林放懂得礼吗?”
【解读】
在泰山处祭拜,泰山象征天地,自然是知道祭拜的人是否有礼数的。而这个礼数不是表面的形式,而是内心是否端正。
3.7
【原文】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译文】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如果有也是射箭比赛吧。比赛时,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比赛结束后,彼此能够愉快地喝酒交谈,连比赛都是君子的比赛。”
【解读】
描述君子要争恐怕也是在射箭上。但还是相互谦让友好。就是因为心底没什么好争的。再次衬托礼的内涵,是内心无所争,有一个好的态度。
3.8
【原文】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
【译文】
子夏问:“‘巧笑的俏脸多么迷人,明媚的双眸明亮生辉!’是用素粉的底子来衬托绚丽图画的描写手法吗?该怎么讲呢?”孔子说:“美丽的绘画基于好的素粉底质。”子夏说:“正如礼要基于纯洁的人心一样吗?”孔子说:“商啊,你启发了我,以后可以与你一起讨论《诗经》了。”
【解读】
继续指出,礼不是表面的形式等,而是朴素的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