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是一个爱吃的孩子,从记事开始,我不挑食,什么都爱吃,觉得吃什么都好香。
那些深入骨髓,留下记忆的美食,始终让我念念不忘,其实它们不仅是美食,更是见证了我的人生历程和成长轨迹!
儿童时期的味蕾,更倾向于各种小零食,父母给的零花钱都在每个放学的午后贡献给了学校门口的小卖部,辣条,酸梅粉,各色冰棒,粘牙糖,唐僧肉,一种叫叮当的小零食几乎伴随着我整个童年,那是一个身心都很容易满足的年代。
曾经还偷过家里的钱,斥巨资买零食给同学吃,维系同学关系(并没有用),那时候的自己应该是讨好型人格吧,自卑又怯懦。
那个年代堂食很少,几乎不常吃,唯有家中有红白喜事才能吃到美味的“十三花”,具体的菜名不记得,但是确实很好吃。
偶尔赶集吃个油糕,凉糕,麻花什么的,也是美的流口水。
家里的除了妈妈做的饭,最喜欢吃的就是盐水煮毛豆,盐水煮扁豆,收获的季节,去到地头拔上好几株毛豆,略微去掉一些枝叶,放在大铁锅里加点盐煮熟,满满一大盆美味,出锅时刻让我都能垂涎三尺,一个人的战斗力都能干完一盆,可惜不能多吃。吃扁豆就麻烦多了,要挑拣石子菜杆之类的,淘洗干净,然后放少许油盐下锅煸炒,加点水焖熟,盛一碗出来当零嘴吃,剩下的就用来做扁豆面,又是一道家常美食。
还有奶奶做的锅塌塌馍(玉米锅盔),玉米面加点块糖(以前的一种可食用糖,大块的,需要自己砸开),烙成后厚厚的饼子,除了玉米的香醇又带有丝丝的甜味,也是童年时光独有的记忆。后边奶奶又开发了玉米锅巴,味道也是嘹咋咧!
夏天时节的凉拌芥疙瘩菜(咸菜)也是少有的美味,小卖部买一块就能吃好久,调好的咸菜,配上面糊肚,坐在院子里,听着鸟叫,吹着晨风,简直就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对了,还有城里亲戚来看奶奶,给奶奶拿的肉松蔬菜蛋糕卷,那个年代吃蛋糕是一种奢侈,更别说这么风味独特的,更是一下子击中了我的味蕾,但是如今已经找不到那个味道了。
差点忘了一道美食,那是走街串巷的村里大叔跳着两桶豆腐脑向我徐徐而来,老远看见就赶紧跑回来告诉家人,拿个大大的洋瓷碗,5毛钱就有满满一大碗,绝对是经济实惠又好吃,绝对是童年时期吃过最好吃的豆腐脑了!
上了初中后,住在镇上,离家远点,家里的美食就吃的少了,但学校门口的骨汤豆腐脑也是一绝,吃完豆腐脑,再泡一个馒头进去就着汤汁吃完,一点也不浪费这份美味。
另外还有一个开辟我味蕾新天地的美食,让我以前闻到海带味想吐,到喜欢吃海带到欲罢不能的麻辣米线,那个时候,可能是麻辣米线刚刚诞生的时候吧,虽然配料简简单单,但是抵挡不住的好吃。从此我就喜欢上了这道独特的美食。
高中是在县城上的,租了房子,奶奶专门做饭陪读,早餐一般是在外边吃,所以学校门口的凉粉包子,油炸馍夹丸子,铁板里脊夹馍,一次性杯子里装的土豆粉,还有课间休息去学校小卖部买的麻辣饼,是我高中时期的最爱,老师在上边讲课,我在下边偷吃饼子,此地无银三百两,刺激又美味,让人欲罢不能,如果不是因为手头拮据,我能一顿吃十个,哈哈。
还有鸡汤米线,这次它除了原来麻辣米线的配料,还多加了晒干的蘑菇,似肉非肉,味道鲜美又独特,又让我上了心,入了胃。
上了大学,那美食更是多的数不胜数,大学门口夜市的烤臭豆腐,鱿鱼夹馍,砂锅米线,浇汁臭豆腐,串串拌芝麻酱,鸡蛋灌饼,杂粮煎饼,茶叶蛋,过桥米线,肉粒干拌面……真后悔当初吃得少了,毕业后去过一次,这些美食都已不复存在。
大学时期,更加沉迷看小说,经常懒得出门,每次舍友回来都会帮我带一份砂锅米线,里边的麻辣豆干是点睛之笔,有嚼劲,吃起来特别带劲!
虽然懒,但夜市确是经常去,从街头吃到街尾,几乎每个摊位都回去光顾下,这里就会特别感谢父母给了充足的生活费,让我如此奢侈的享受一把!
串串拌芝麻酱是和舍友们经常一起吃美食,煮好的串串配上特制的芝麻酱,再加一包方便面,拌匀入口,怎一个香字了得,让人回味无穷!
刚参加工作后,住在西安一个城中村里,南山门村,楼下有一个家江西瓦罐汤,是我的晚餐必点款,去的多了,店家也和我熟了,小姑娘还打趣到,我这么喜欢她家的汤,不如嫁给他哥,天天有汤喝。闻言,我害羞的一笑,低下头仍旧品着我美味的汤,然后带着它的滋味入梦~
工作辗转,我又去了周至县城上班,单位有食堂,阿姨做的炸酱面也是绝顶好吃,每次我都会吃一大碗,真的是大碗,我们单位最大的碗。
周末不管饭就会必点过桥米线,连汤也会喝的干干净净,没办法,我就是这么喜欢喝汤,有一种空前的满足感。
还有晚上夜市的炸鸡柳和炸串,臭豆腐,虽然不是绝顶美味,但也不难吃,偶尔也会解个馋。
另外一边夜市上的烤面筋和湖南鸭脖的辣菜,绝对是我味蕾的宠儿,欲罢不能的好吃。
还有每次早上下班路上的那家豆花泡馍,自从大学舍友带我去食堂吃过一次后,就让我念念不忘了,从一开始的新奇变成了喜欢。滚开的豆浆,煮上泡馍和麻花,出锅放点葱花和辣椒,配上一盘小咸菜(芥疙瘩菜),喝上一小口汤,吃上一口馍,配上小咸菜,我的五脏庙瞬间沸腾了,似乎叫嚣着我还能吃两碗。
又过了几年,机缘巧合我又去了义乌上班,本想着外地饭吃不习惯,谁想到更是遇到了让我念念不忘的美食,每天早上必吃的永康肉饼和广东肠粉,中午点个酸辣粉和肉夹馍的外卖,晚上再吃个铁炉烧饼夹馍,砂锅排骨面,再来点烤串……简直人生大赢家。
回到西安后,上班路上总要穿过西八里村的巷子,巷子里也是陈列着各色美食,唯独让我惦记的就是铁炉烤饼和辣条,早上一个饼,晚上一包辣条,生活过得美滋滋。
住的地方附近有一家剪刀面,也是好吃到顶呱呱,配上他家的黑腐竹凉拌菜,简直不要太美哦,还有隔壁家的酸菜肉丝炒米和孜然鸡肉辣椒夹馍,每次路过都要来一份。
后来,结了婚,有了娃,很少出门的我,只有回老家才能享受到美食了,礼泉县城的苟八豆腐脑,每次都能吃两碗,武功姜源水乡的烤鱿鱼和烤面筋,每次也是必点款……
慢慢的,美食离我越来越远,而我对美食的渴望却越来越深,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在追求记忆里的美味,错过之后才会发现,已经再也找不到那个味了。
所以,趁着它还在,趁着我还能吃,尽量多去吃几次,若干年后,我还可以讲给孩子们听,谁知道以后又会有什么新鲜美食出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