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这个词在拉丁文中指:‘来自父亲的’,也就是‘与生俱来’的意思。这代表什么呢?表示无论你心里想要什么,你与生俱来都有能力得到它。欲望没有善恶之分。关键在于如何控制。它是世界上所有动物最原始的,最基本的一种本能。欲望过分膨胀就成了幸福的敌人。故知足常乐。调查表明,不与别人比高低所带来的幸福感是高收入所带来的幸福感的五倍。
《道德经》第一章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意思是说,如果以用有欲望的态度来做事,只能观察出更多的端倪,卷入到世俗的烦恼中来,而不能体会到事情的真正妙处之所在。世人如能以“无欲”的态度,能以“无欲”的初心来做事,那该有多好啊!“无欲”即不想,不要。但“不想与不要”不是没有欲望,而是有“不”的欲望。所谓“清心寡欲”“无欲”其实又是另一种欲望。正是“生为根本,欲为第一”。区别在于欲望本身,达到一个适当的“度”即可。
人的欲望是多样的。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构成一个复杂的需要结构。并随着人们的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有个年轻的流浪汉,整天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有一天,他在海边捡到一条破漏的船,他补好后每天出海打鱼,在沙滩旁的帐篷里,晚上看星星躺在深蓝的大海里睡觉;天亮了,阳光洒满沙滩,帐篷旁边的炉子里炖着鱼汤,年轻人歌声嘹亮。游人问他,你一无所有,怎么唱得出来?他说:“我衣食无忧,我健康,当然快乐开心!”
后来,有一天,他在自己的破漏船里发现了一块金子。于是,他动了换船的念头。借了高利贷,买了一条新船。整天不得不勤劳打鱼忙还贷。没等贷款还完,又换了更大的船。天天忙碌数钱,还愁眉苦脸的。再后来又在海边买了别墅。这压力就更大了!每天看着大海和天气,担忧鱼价的涨跌,又担心龙卷风让他的渔船触礁,损失惨重,担忧哪一天会不会有海啸,冲毁了自己的别墅……
自从得到那块金子,再也听不到那个曾经乐呵呵的年轻流浪汉唱歌了。因为他拥有了比他需要更多的东西。“贫”字多一点,就变成了“贪”。正是这贪心不足的欲望,让年轻人丢失了本真,丢失了快乐,丢失了内心的宁静。
对抗压力,唯一的药就是知足。然而,人的欲望,是永远也不能满足的。一个人如果沉迷于外相,一生都在向外找寻快乐,不断换房,换车,生活的压力自然越来越大,可这些越来越多的房贷车贷不正是自己给自己下的套马?一生这样过下去会有几天快乐日子?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人先由 穷得叮当响,到后来累得不行,再到如今烦恼要命。如今的文化复兴是治疗我们不管挣多钱钱,都越来越烦躁不安,患得患失的心病。不是由于缺少钱,而是被无休无止的欲望所折磨的。说说马云先生吧。拥有2554.3亿元财富,世界第三!身上光环无限。但感觉他也不够快乐,不够幸福。不然,身上没有艺术细胞,为什么还去艺术领域凑热闹?左上的“永不言弃”,龙飞凤舞,毫无章法。左下的“智信让”,抱歉,后面两字不认识。
对比一下,右边是十岁小学生的字,难道真的不比马云先生笔锋刚健吗?还有他的书法作品《话禅》竟然拍卖468万!有艺术评论人提议,给马先生的书画开宗立派。他独创的“马体”“蝌体”展示在世人面前,跟皇帝的新装有什么两样?人无完人,一个人精力有限,怎么可能在各个领域都能通打?欲望能使成功的人变得愚蠢,变得可悲!马先生的欲望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也在悄悄发生变化。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然而,曾经拯救无数个灵魂,为女性朋友撑起一片蓝天的咪蒙老师竟然发文《有钱可以为所欲为?马云说,是的!》,此文显然在指鹿为马。咪蒙老师的欲望是什么?难道她的粉丝900万还不够多吗?她如此追捧首富,极力讨好之能事,应该归结为欲望驱动的结果。人若无欲品自高啊!她如果总是按套路,紧跟热点,在语言上又百无禁忌,粉丝一定会下跌。因为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欲望又可以使人成功,也可以使人失败。
战争狂人希特勒,梦想征服世界,发动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深重灾难,最终在苏联与盟军的联合夹击下战败,饮弹自杀。这不正是欲望的不节制,无限膨胀导致的灭亡吗?
只有无妄,无欲才是治本,才能达到快乐。能够克制住自己的欲望,无论在任何环境中都不违背天理,而始终如一,不轻易改变初衷,知足才无忧,无忧才心静,心静才自在,自在才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