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想家了,想小时候了,就会闻到番茄排骨粥的味道。小时候,妈妈经常煲这个粥给我们吃,可能是比较有营养,以前还会听妈妈在和其他阿姨讨论哪个菜式吃了对身体好。听妈妈说,以前虽然家里经济条件不怎么景气,但他们还是会经常熬骨头汤来煲粥喂我,然后剩下没有味道的骨头他们就自己啃。
上周回家,妈妈说到以前我们住在“农场”,问我还记不记得一个神婆邻居。以前经常抱我,最近听说一个亲戚还遇到她了,现在已经九十多岁了,妈妈说很想见见她。我完全没有记忆,那时才一两岁呀。我问妈妈,那个农场是不是有一大片草地,上面养着牛羊?妈妈哭笑不得,说,那只是一个叫“农场”的地方。好吧,这么多年来一听到爸妈说“农场”我都以为真的是“农场”。
2. 土豆泥,没什么感想,只是最近很容易嘴馋,看到宿舍有人买了土豆,就突然很想吃土豆泥……
3. 竟然找不到我们家自己做的那种蚝烙的照片。我们好像是用薯粉煎的,所以是透明的。在家里肚子饿,会自己找薯粉煎“蚝烙”,即没有蚝的烙。其实也挺好吃的,只要加鸡蛋,还有香草。蘸酱油或者老干妈,都很好吃。来到汕大才吃的这种蚝烙。偶尔还是挺想吃蚝烙的。
4. 看到街头艺术exit from the gift shop涂鸦纪录片,艺术家超级酷,看得过瘾,就像吃了芝士蛋糕一样兴奋。
5. 猪脚圈,在学校没见过。在家里以前早餐经常是白粥加猪脚圈,五毛钱一个还是两个我忘了。表皮香脆,里面也是面粉,夹白萝卜和包菜。也有一种包黄豆,我觉得没前者好吃。用料跟猪脚没关系,可能是形状比较像吧。好想吃!
6. 回宿舍路上看到了德国的顾彬老师和另外一个也是花白头发的老人,可能是他妻子吧,在讨论一些东西。不知道为什么,人年纪一大,就自带萌萌的气质,看到他们,想起之前转发过的关于一个93岁台湾老爷爷对老奶奶的不离不舍,是她孙女对他们很搞笑很温暖的日常记录。
社会学公众号这几天发了一篇文章,中国掀“一个人生活”热潮。我也感觉周边不少大学女生有这种想法:不想结婚。潮汕女孩可能有这种看法的比较少,但是用社区的一个新闻汕头女孩,也发过朋友圈,“不明白你们为什么想结婚”。
昨天在图书馆看到又一个旅行爱情故事:从青梅竹马,到长大后恢复联系,到辞职环球旅行,一个是摄影师,一个是自由写手。第一个是学校那个阿狼师兄在骑行去西藏遇到的爱情,他的故事记录,简直!就是我理想中的浪漫。
不敢奢望这个理想实现。但也期待有个人可以白头偕老,年纪大时,还可以一起听bigbang的歌,滴工夫茶,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