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为何家会伤人

有一种伤害最不见刀痕却伤口最深,那就是来自于家庭的伤害。我们习惯上称家为避风港、温暖的精神巢穴,然而无数事实证明,来自于外面的伤害我们还有拼死一搏的气力和决心,可来自于家庭的伤害,披上温暖的外衣,让你觉得连挣扎,都是一种背叛。武志红老师的《为何家会伤人》,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共鸣,并非因为他紧扣中国当今家庭问题,而是千百年来问题一直存在,只是在精神诉求得以被关注的今天,才被真正重视。

有人批判这本书花哨,心理学分析不够深刻,问题讨论浅尝辄止,然而在我这种没有任何心理学基础的人看来,这本书让我反思太多,虽然它内容上前后有重复,虽然它逻辑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从感觉出发,它击中了我们内心深处最无能为力的地方,让你明白,从言行举止到心理世界,你为什么成长成今天这副模样。

【壹】伤人原因:夫妻关系不是家庭的核心

在我们的文化中,夫妻关系的重要性既不及新家庭的亲子关系,也不及原生家庭和父母的关系。

家庭关系中居第一位的,不应是亲子关系,而是夫妻关系。曾奇峰形容:“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在有公婆、夫妻和孩子的‘三世同堂’的家庭中,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拥有第一发言权,那么这个家就会稳如磐石。

为什么这么说呢?千百年来,女人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在一个新的家庭里侍奉公婆、照顾孩子是第一要务,所以纵观古籍资料,鲜有歌颂夫妻情深的文学作品,儒家着眼于孝道,道家钟情于解脱, 庄子鼓盆而歌,那里面一定有对妻子的深情厚谊,但我们更多是从“生死观”角度来分析。古代轰轰烈烈的爱情不是没有,但大多以悲剧收尾,好不容易来个“举案齐眉”,却多了庄重,少了温情。

因此中国女人,大多习惯了没有爱情的生活,但她们内心熊熊的火焰需要点燃,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她们需要自己的精神和价值有所寄托,所以儿子成了她们最好的选择。当儿子组建新的家庭而母亲的情感无处安放时,各种婆媳矛盾渐生。从《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焦仲卿到宋代陆游、唐婉的故事,再到《寒夜》里汪文宣和曾树生的情感纠葛,再到当今社会,多少婆媳矛盾生生不息。

如果,在婆婆心目中最重要的不是儿子,而是丈夫,那么她不会过多介入儿子的家庭,相反她会由衷欣喜地看到儿子和儿媳幸福美满地走上她和丈夫曾经走过的那条幸福之路。所以武志红老师说:“绝大多数婆媳关系的核心不是婆媳关系,而正是那个被夹在中间的儿子和丈夫。”

而如今女人和男人一起撑起家庭,她们不再从属于顺从地位,她们向职场要价值感,向家庭要存在感。她不会同意自己的公婆像在从前家庭里行使主动权,她和丈夫才是这个家庭最有发言权的人。而许多家庭悲剧的根源在于,公婆不知道收手,总以爱的名义强行管束,而儿子出于孝道,听任父母在他和妻子的家庭里为所欲为,“像生孩子、装修房子等事情,他都遵照父母的旨意,而不是和妻子好好协商,这不可能给妻子以家的感觉。最后妻子只好结束这个家”。一个不完整不幸福的家庭又会出现不健康的孩子,于是悲剧就此轮回下去。

“家庭悲剧轮回中最遗憾的是,没有爱情。”可是纵观现今家庭,多少人是迫于压力而择偶,我们制造了强大的压力给所有适龄男女,然后抱怨社会家庭问题层出不穷,是否可悲可笑?

如果丈夫的原生家庭是健康的,公婆彼此相亲相爱又能够适时收手,“大家庭能够尊重小家庭的独立性”,而小家庭承担起更多为人父母的义务和责任(这点也非常重要),也许所有的家庭矛盾将从源头上切断,不会重演。而我们赞美又逃离的婚姻,就不会成为爱情的坟墓。

而家,才会成为你下班后真正想回归的地方。

【贰】解决途径:夫妻关系应优于亲子关系

上文主要是从“夫妻关系应优于原生家庭和父母的关系”这一层面展开,下文主要讲“夫妻关系优于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海灵格说:“在一个家庭中,丈夫和妻子之间的关系有优先权,做父母的切不可为了‘爱孩子’而忽视配偶。

然而纵观太多中国家庭,由于父母关系不和谐,他们迫切地需要孩子成为自己攻击或战胜另一方的盟友:例如一个被丈夫忽视甚至抛弃的妻子,她希望孩子和自己一起抵抗爸爸的“暴力行为”;又如一个被强权的妈妈所瞧不起的爸爸,他希望孩子和自己一起挣脱妈妈营造的“窒息氛围”。海灵格称孩子为“家庭中的救世主”,就是因为孩子天生有一种倾向,要牺牲自己,以平衡父母的关系。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孩子以“不上学”来要挟父母,有些孩子以“生病”来转移矛盾家长的注意力,更有甚者以死要挟,希望平息家庭冲突。写到这里,我真觉得太多自私的父母应该忏悔,由于你们的无能而把孩子拉进婚姻战争的漩涡,更有一些母亲告诉孩子自己没有离婚是因为怕孩子饱受异样眼光,仿佛你婚姻的失败应该让孩子来买单。

相反,如果父母之间恩爱和谐,孩子会获得一种强烈的安全感,他会为自己的父母而骄傲,会安心做一个孩子,会快乐、健康、如你所愿地成长,然后将这种健康的家庭模式带到他新的家庭里。

而如果父母还是坚持爱孩子胜于爱配偶,严重的话孩子可能会有“俄狄浦斯情结”(即恋父、恋母情结)。

武志红老师说,3-6岁是“俄狄浦斯期”,男孩会出现恋母倾向且嫉妒父亲,女孩会出现恋父倾向并且嫉妒母亲。如果父母关系不和,且有意无意地顺应了孩子的意愿,譬如妈妈与儿子建立亲密关系,且让儿子知道妈妈爱他甚于爱父亲(父女关系亦然),那么孩子就容易产生“俄狄浦斯情结”,幻想以自己来拯救父母。

我曾在一档节目中,看到一个深爱父亲的女孩,故意往爸爸衣服里藏长头发丝(她妈妈是短发),在衣服上留下口红印记,一桩一桩,最终促成父母离婚,而她长大后也不愿结婚,希望和父亲一辈子在一起。这种情况或许太极端,但书里还提供了一种普遍例子:若母亲是家里强势的一方,儿子表面上追随她并拒绝父亲,但私底下学父亲一些不好行为(比如嗜酒),以此表明他还是爸爸的孩子。

孩子,不是爸爸或妈妈一个人的孩子,这从他刚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无论他多么不屑父亲或多么不耻母亲,他的潜意识里还会希望通过一些行为,和他们排斥的父母建立联系,“没有人是‘俄狄浦斯情结’的胜利者”。

所以,当夫妻关系不是家庭的核心,从上与老人的矛盾、从下与孩子的纠缠,都会让这个温暖的家充满战争,然而没有一个人会成为家庭战争的胜利者。与其磨刀霍霍要在家里杀出一片天地,不如夫妻携手,共同打造一个温暖港湾。

Ps:这本书还围绕亲子关系展开叙述,由于本章篇幅有限,将在下篇着重从亲子关系角度阐述家庭给孩子造成的“爱的伤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271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75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51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53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5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4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0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6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78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1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3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72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