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或许是古老佛教经典中最深奥的秘密:一种简单的、每日易行的方法,它让你的生活和工作不再仅仅是逐渐耗尽权力、财富、活力,让你迈向衰老和死亡的过程,而是充满意义的过程。这一方法恰恰也是最佳的管理工具。在安鼎公司的钻石部门,我们通常有十多个不同国际的同事在同一楼层一起工作:有来自泰国的红宝石和蓝宝石专家;有来自斯里兰卡的黄玉专家;有来自印度的绿宝石分级师;有来自中国的珍珠测量分拣人员;有来自波多黎各和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宝石匹配师;有来自以色列的钻石专家;有来自越南和柬埔寨的宝石镶嵌人员;有来自巴巴多斯的品质控制和有色宝石采购人员;还有来自圭亚那的采购协调人员等等。你可以想象如下情境发生时将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在一间宝石分解室内同时有十种不同的语言响起;午餐时间从微波炉飘出十种不同风味的食物味道;十种不同的文化礼仪需要同时被满足,例如:不可以用脚对着泰国人;不可以向古吉拉特人提供任何长在土里的食物;还千万别忘记在广东人的婚礼上送新娘一点金饰。
然而钻石部门的员工一体同心,运作井然有序。坦白地说,与那里的每个人共事真的是件愉快的事情。尽管我们有着截然不同的背景(最令人沮丧的是,没有一个美国式笑话会让这里的人感到滑稽可笑,而且由于他们中没有人在美国土生土长,你自然不可能与他们谈论一些美国的老电视节目、老歌等),尽管我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以及大家“心知肚明”的鸿沟,但最终我们大家却建立起了相敬相爱的深厚感情,钻石部门也因此犹如一部加了润滑油的机器一般运行顺畅。这其中大部分的原因是我们部门没有那些其他公司常见的“个人问题”。
我认为,我们之所以能做到这点,很大部分归功于钻石部门创立之初就奉行的理念——这一理念的核心就是古老的佛教修行法:“自他互换”。如果你真正想要你的生意或部门获得成功,我建议你试试这个方法;它非常简单,但力量十足,却不用花费任何金钱和时间。它只是一种态度,从你开始自上而下——你先带头,然后往下影响到所有员工。它不需要你写备忘录,不需要你发通知,也不需要你开会通报。
佛陀在上述经文中曾提到“菩提心”(求得证悟的愿望),其核心就是“自他互换”,它包括三个关键步骤,而第三步就回答了佛陀为什么说“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这一殊胜的修行法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在此,我们将以古老的方式并结合鲜活的现代实例加以呈现。
我喜欢把第一部叫做“蒋巴(Jampa)法”。蒋巴是个年轻害羞的藏族小沙弥,生活在新泽西州一处的蒙古小寺院里,那里也是我曾经接触过许多佛教训练的地方。蒋巴在寺院负责煮饭烧菜、清理草坪、照顾年迈的喇嘛,还一直默默无闻地做着无数件服务他人的无私的工作。每当访客出现在紧邻主持住处的小厨房时,他便开始修持“蒋巴法”。他对着你修持此法而你却浑然不知。当他满脸微笑地为你开门,从他那微笑发散出的灿烂光芒洒满你的脸庞,这时,他已经在使用“蒋巴法”了,那到底什么是“蒋巴法”呢?
蒋巴曾在色拉寺麦札仓接受过佛教训练,师从两位德高望重的上师;格西洛萨和格西士登丹增。当你一踏入厨房,蒋巴便让你坐在餐桌旁的椅子上,在你说明为何造访寺院的同时,他一直在灶台和冰箱间穿梭,为你准备吃的喝的。当他在厨房内走动时,他始终观察着你的眼神和你的肢体语言。当你的眼睛环视房间时,视线是否停留在灶上的水壶,还是当蒋巴手触冰箱门把手时,你的视线在冰箱上徘徊;这些细节举动即透露出你是喜欢喝点热的还是喝点凉的。在厨房餐桌上有一碗糖果,不远处有一碟饼干,灶头上还有“源源不绝”的一锅汤——你的视线在这些食物不上来回扫动,最经常停留在哪处?
短短几分钟之内,蒋巴已经对你有了彻底的了解:他知道你喜欢茶还是咖啡,喜欢喝热的还是喝冷的,喜欢加牛奶、糖还是什么都不加,喜欢甜饼干、咸饼干还是面条,还有一大摞你喜欢和不喜欢的细节。等下次你再来时,就会发现在你开口之前,你最喜欢的饮料已摆放在餐桌上了,因为蒋巴都记得——他认为记得他人所需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他重视这点是因为他真心想要满足你的愿望。
简而言之,“蒋巴法”就是学着非常细致入微地观察他人的需求和喜好。如此一来,你就可以给予他们最想要的。这听起来或许有点天真,但花点时间训练自己去观察他人的喜好和需求,将会对你的整个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生意场上、在公司经营中,企业管理层往往为了自己的利益,专注于处理手头紧迫的问题——别人总期待他们能够彰显“个人才华”,并且对其“个人表现”授予“个人奖励”。你最后一次因与另一位副总一起出色地完成某项工作而共享假期奖金是在什么时候?这种对于“个人”的关注导致我们只关心自己,而忽视了他人。
“蒋巴法”(即“自他互换”的第一步)是让我们不再只关注自己,开始关心他人。这个方法将对你的工作流程和财务状况产生立竿见影的益处。同时它也会在你的意识中植入最强大、最“有利可图”的铭印。以下就来谈谈我们该如何将“蒋巴法”应用于企业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