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夏,临近放假,刚刚从期末繁重工作中,获得一点喘息的乐老师和渠老师,又一遍遍悉心筹划着一件大事:下学期开办书社!
不知从何时开始,学生们越来越难教,这是老师们的共同感受。缺乏上进心,害怕困难,追求浮夸,更有的举止过于粗放,所有这些让人忧心不已。如何能通过老师的努力,化育这些孩子呢?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说到了根本,那就从读书、学习上引导学生。而乐、渠两位老师又都醉心于中国传统文化,不如由此入手,涵养学生们的性情。当然,改变需要时间!
北京游学 开启序幕
教育不容等待,抓住契机尤为重要,书社从暑假起步。接下来,两位老师以各自学生为目标生源,提前“招兵买马”:
有意愿加入书社的同学,准备《故宫里的大怪兽》一书,利用暑假前半段读完。开学前去北京故宫参观。老师们也将择日前往。
让人意想不到的情形出现了:家长们响应积极,学生们读书成迷。书本竟也有如此魔力,没有手机的暑假让学生们获得别样的快乐。
亲子共读,同学交流,互相讲“大怪兽”的故事。有了氛围,燃起热情,争先恐后,比比谁记得牢,讲得好。最后是开学前的奖赏:去故宫,找“大怪兽”。
八月的北京,暑热未去,秋凉尚远。虽不做统一安排,却有不少的孩子和老师们在故宫来了个“偶遇”。
老师的激动心情,一点不少于学生。乾清宫前炙烈蒸烤的高温,也比不上大家相聚时的热情。镜头定格下孩子们快乐满足的状态,家长们疲惫却真诚的笑容。
从后来家长及学生写的游学体会,老师们知道:这条路,走对了。娃娃收获大,自不必说,而家长也乐在“学”中。他们频频感叹,“这故宫里的学问,我们都不懂,能跟着一起学习太好了。”家长动起来,万事皆好办。
开办讲座 家校共建
师者,何以为师?示以美好,授以希望。面对飞檐翘角、砖雕石刻的人文古迹,抑或是淡烟疏柳,朝露莹莹的自然景象,为什么有人竟视若无睹,麻木无觉?书社的老师们要拨动孩子们感知美的心弦,丰富其精神世界,懂得生命的博大厚重。
开学后,书社活动架构在学校的社团课上。帮助孩子们爱上读书,自然是首要目标。然而为了读书而读书,只能是形式上的,当然不足取。
带着愉悦去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能获得持久的快感。为此,我们精心挑选了适合儿童的经典好书,孩子们爱看的书,成为书社的第一批家底。书籍涉及故宫古建、历史人文、诗词文学、自然百科等,总有一本适合某个渴望的眼神。
欲要成事,态度为先。读书的态度,是要有一颗虔敬之心。就是要,视好书,如珍宝,轻拿轻放,务使整洁。具体要求为:取书前必洁手,拿书后不喧哗。“你的态度决定书对你的回馈。你若虔敬,便开卷有益。你若轻慢,就会劳而无获。”书社的老师常常这样对学生说。
尽管学生们阅读图书有了不错的表现,但如果缺乏具体指导,还是难以获得理想效果。于是,书社的老师们身体力行,亲自引路。以渠老师、乐老师为元老,又招募两名新教师,共同承担一学期的讲座任务。大体是每月一到两次。
讲座内容以故宫古建筑和古代经典美文为主。正常教学之外做这些,挑战之大超出预期。为了确保呈现给孩子们的每一个知识点准确无误,且具有足够的趣味性,下班后,临睡前,准备讲座便是常态了。
老教师打先锋,不敢稍怠慢。琢磨讲义,修改幻灯片,私下互讲,做到胸有成竹。年轻小老师,每每讲座前,必有老教师把关,一遍遍试讲,一次次完善,直到完美展示。
一个学期下来,书社共做六次讲座,包括《走进故宫》,《如何欣赏中国古建筑》,《故宫三大殿》,《故宫皇家御食》,《国宝南迁》和《<醉翁亭记>鉴赏》。
这些喜爱“怪兽”的学生们,都能熟练说出古建筑的脊兽,大屋顶的名称和等级,会津津有味地谈论故宫里的国宝和美食,还能全篇背诵《醉翁亭记》。收获不可谓不丰。他们说,下次去旅游,一定会看到从前看不到的美了。
与此同时,家长们积极报名听讲座,有的还会提建议,说感想,这些对孩子们也是一种难得的正向激励。教育孩子从来都不是单方力量,家校共建才是最该有的状态。
特别的暑假 不悔的坚持
转眼2020年春学期的开学,竟有了个全新模式,因防控疫情而转为“线上”。局外人无法了解,在家办公的老师,经历了怎样的辛苦!各种显性与隐性的工作,忙得人寝食难安。书社活动不得不暂时搁置。
初夏开学,迟来的面授教学,让乐老师意外地发现,高年级的有些学生被偷去了精神,双目呆滞,常昏昏欲睡。乐老师变身侦探,确定了“元凶”:是手机游戏!疫情期间的学习,带来的“副产品”。
在之后的很长时间里,乐老师和渠老师的谈话始终离不开一点:必须让学生们放下手机!期末临近,想法越来越明朗:让读书替代手机,就在这个暑假!全员不能离津,师生都必须在家,时机难得。
费孝通说过,人类行为是被团体文化所决定的,在同一文化中育成的个人,在行为上有着一致性。基于此,书社打算做个尝试:以孩子们喜欢的方式,提供最好的文化指引,让学生们互相影响,达到越来越多的孩子跟着动起来。并尽可能取得家长的响应。
微信“怪兽”群,在原书社成员基础上加以扩充,宽进严出,制定群规。连续几天不参加活动的,将被清除。每天两位老师值班,另有一家长志愿者负责管理。
暑假开始,书社开营。以《岳阳楼记》做开端,以古诗五首做结。学生们跟随老师的范读音频,揣摩体会且练习跟读,再上传朗读音频。其间有值班老师逐一点评,时机成熟后有书社老师做线上讲座。所有诗文做通篇讲解,包括创作背景及分析鉴赏。而后是孩子们的背诵(可加表演)视频,验收效果。
书社的暑期训练营,是高低年级的复式组合班,但表现出的状态却出离常规。低年级娃娃虽小,却训练有素,文字感觉很好,热情非常高。高年级学生年龄没有成为优势,反而有些吃力,更显出敷衍,有的成了旁观者,几乎被清理出群。
小孩子们一遍遍上传音频,稚气的童音隔屏传来的时候,老师们无比欣慰。模仿老师的范读,能够做到神似,足见功夫之深。训练营老师的鼓励,所有人可见,渐渐出现了,被表扬的劲头更足,其他同学便不甘示弱,很多家长也在悄悄帮助孩子。
群里的上传昼夜不歇,老师们的指导便无有休止。从咬字发音,到感情表达,韵味节奏,都有关注。参与暑期书社活动的老师共八人,每人各有分工,还会互相交流。
低年级有的小同学似乎更加要强,看见同学们都已完成上传,便废寝忘食的苦练,终于在深夜时分将自己满意的作品发到群里。精神很难得,但做法不鼓励。在对的时间做好正确的事情,不与他人争抢,只努力做好自己。
意料之中的是,最初高年级学生是千呼万唤不出来,怎样破解?要知道,不惧难,不怕烦,才是学习的本质,而这两种品质又非天性,如何获得?且看教育者的艺术。
教育无他,乃心灵的转向。尽力使孩子们在这个训练营里,受到积极的影响,心生向往,告别手机,克服懒惰,渐渐向好。每个孩子都有上进心,教育者要善于呼唤,保持耐心,同时树立榜样,让孩子们有个羡慕、效仿的样板。
在听过老师的讲座后,学生们感到更加有信心了。从上传的视频里,能看到孩子们传达出一种令人感动的力量:穿戴整洁、站姿挺拔,精神抖擞,情绪饱满。尤为可贵的是,低年级娃娃可以通篇背诵《岳阳楼记》,且声情并茂,韵味十足。老师们说,有了这样的态度,就赢了。更要肯定的是,家长们功不可没。
训练营的老师不吝赞美,大力表扬:态度非常积极,舍得花时间打磨,追求完美,精益求精。那个大眼睛的小女孩,表现得几乎无可挑剔,可以成为范本。一个小眼睛的男孩,选择外景录像,从服装到神态都用足心思,整体效果完美。
终于,一些大孩子坐不住了,开始有了动静,两个,五个,八个……,即使质量还不能令人满意,但毕竟,他们动了!有个大男孩表现突出,老师们兴奋不已:多日来的疲惫,此刻已浑然不觉,艰苦的守候,就为你绽放的这一刻,值得!他的家长说,孩子打定主意要做好,录了好多回,都不满意,哭着练了一遍又一遍,嗓子都哑了,最后总算满意。
之后的表现中,高年级学生有些变得争先恐后,包括平时不太积极的孩子。虽然交上来的质量还不那么尽如人意,这需要时间。雄关漫道,只要你肯迈步向前。让孩子们做好自己,摒弃坏习气。正所谓,“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训练营里的家长们也表现得越来越有兴致,他们幕后积极助推,帮助孩子做得更好,在群里还会写下感想,交流体会。群里的热烈氛围,让参与度不高的孩子有些难以遁形了。
大概没人想到,书社训练营的八位老师在这个暑假做了怎样的坚持:渠老师统筹安排,平衡各方,每天到岗。乐老师注重实际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偏。六位年轻老师轮流值班,讲评、示范。老师们还会在小群里随时教研,讲座后有自我反思与大家互评。
这些老师“自讨苦吃”,何以在本该休息放松的暑期里不眠不休?“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老师的人生价值,有很大部分与孩子们的成长进步紧密相连。不能容忍自暴自弃,不能接受颓靡懒惰,定要让孩子们如花的年华呈现该有的生命状态。
当然,一个假期的努力不足以彻底改变学生们,会有反复,会有不如人意,但这些老师相信,总会有学生能够记起,这个特别暑假里老师们曾经的声声呼唤,影响会是长远的。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书社进课堂 古诗文生香
转眼秋学期到来,作息时间调整,附加课程有所改变,社团暂停。好在乐老师的高年级增加了诗词课,这里成为书社的暂栖之所:书社活动在六年级诗词课上展开。
书社的诗词鉴赏,从最初的乐老师、渠老师轮流授课讲古诗文,到引导学生登台当主讲,再到少年讲堂活动,最后以老师的《说东坡》结束,完成全年书社活动。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长期、不断地做功夫。怠惰的学生总是难免,要使其心灵转向,何其难哉。于是,老师们想借诗文传达做人的思想道理。
《水调歌头》清 张惠言
长镵白木柄,劚破一庭寒。三枝两枝生绿,位置小窗前。要使花颜四面,和着草心千朵,向我十分妍。何必兰与菊,生意总欣然。
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是他酿就春色,又断送流年。便欲诛茅江上,只恐空林衰草,憔悴不堪怜。歌罢且更酌,与子绕花间。
乐老师说,即使是外在条件一般,自身资质普通,只要全力去拼搏,也可以创造出自己的春天,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困难与挫折不可避免,但,又有什么可怕的呢。有时逆境反倒可以成就一个人, 让人变得更为强大。
两位老师会经常同时出现在诗词课上,一个讲授,一个听课。这一次他们感觉到,有些学生显得动容,伴随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们领会了文字所承载的道理。他们用心地在本子上记录着。渠老师带出来的学生是书社的老班底,年龄偏小,悟性却好,更喜爱古诗文。在之后的登台当小讲师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流传至今的古诗文都是文人大家的经典之作,写作技巧自非等闲之辈可比。渠老师别出新意,借古诗文讲解观察角度,写作技巧,孩子们非常喜爱。
《小 雨》宋·杨万里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渠老师说,这首小诗平白如话,基本不需要解释。仅仅是写小雨,就那么活泼有趣味。生活中做个有心人,便到处都是写作素材。你看,诗人跟小雨谈起话来了,他说,小雨啊,你这雨稀稀疏疏的下不大,还没完没了不肯停。是嫉妒我看到山景,故意用雨帘挡住视线吧。
经渠老师讲解过,一个活脱脱、俏皮可爱的诗人形象出现了。孩子们说,原来平常的生活,也可以很有趣呢。懂得感受、提炼生活,处处可以成文。
一个高年级的男孩子动情地说,老师讲的诗词触动了他深藏心底的往事,非常感动。孟浩然的那句“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就是幼年时和妈妈分别时的感觉和画面。另一个大孩子用他少有的认真语气说,书社诗词课上老师讲的古诗文,和语文课不一样,更加有意思。
老师们知道这只是刚刚起步,持续作用的力量才更有效。如何让更多的孩子,真正爱上诗词?那就让学生们自己动起来。时间来到今年(2021)春学期,课程设置未变,书社活动时间不变,改变的是诗词课的形式。
鼓励学生们参与进来,报名并准备做小讲师。为降低难度,给孩子们的要求较为宽泛,可以围绕“诗词与历史”的话题来讲。也为后面的少年讲堂做好铺垫。
低年级的学生做了先锋,每次多人,一人或两人主持,先后登场,准备充分,表现得非常出色。他们煞有介事,神态自若,完全脱稿。他们讲宋朝,说宋词,震撼了在座的哥哥姐姐们。带动,从小孩子开始了。
大孩子们蠢蠢欲动,他们私下组队,三两人或更多搭成台。最初的表现着实差强人意,归根结底就是不肯花力气。老师在每次课结束前,必有点评,引导 孩子们怎么才算好,应该如何做。
就这样,一个学期里师生互换讲师角色,孩子们的行动力与收获已经大大不同。期中过后,期末之前,书社连续搞了讲座活动,先是少年大讲堂,题为“诗词与历史”。最后一次,老师应学生们的要求,讲了“说东坡”。
书社讲座活动邀请了学校主要领导,和部分学生家长,每次都有详细报道,发在学校网站上,包括此前历次活动的详实记录,算是书社两年来走过的足迹。
“一切终将黯淡,唯有被爱过的目光、镀过金的日子,在岁月的深谷里永远闪着光芒。”诗词会被遗忘,老师说过的话语或终将不被记起,但曾经真诚地被感动过的心灵,会保留有那份光亮,驱走可能到来的黑暗。老师们相信,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机运垂青 古风悠扬
临近期末,有个地区古诗文录像大赛,学校选中了书社的少年们。要求诵读者能展现古诗文雅韵,理解深入,感觉到位。书社选定了《醉翁亭记》一文,轻松愉快,景致优美。一直没有间断努力的学生,轻松抢得机会,五人做了中心人物,其他学生就成为集体朗诵者。
五名男女学生着古装,持折扇,要从举止到表情都能“出戏”。文章早已烂熟于心,把握韵味与动作表情,让孩子们更深的走入文字,算是一种沉浸式学习吧。
参赛也是学习,更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老师们体会到,多多制造机会,让学生深入文字,沉浸其中,收益更大。
学生们或许有过疑惑,读书能带来什么好处呢?读书,与当下的世俗利益无涉,不会成为获得物质财富的捷径。但,想要摆脱日复一日重复的生活,走进更广阔天地,唯有读书。想要成为有独立思想,不依附他人做判断的人,还是读书。想要脱离无趣,走出低俗,更要读书。读书可以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看遍古今人和事。可以让我们登上巨人智者的肩膀,如生双翼。可以在遭遇困厄时,以书籍为养分,在心中修篱种菊,获得精神支撑……。
两年来老师们坚定办书社,纵使艰难坎坷,从未动摇。努力总有回报,看,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仰望星辰,俯嗅草花,眼里有风景,口中论词家,他们的世界正在发光。老师们信心百倍,他们坚决不做照本宣科的教书匠,做个终身阅读的思想者,为书社注入源头活水。“一种学问总要和人的生命、生活发生关系。”这也将成为此后,书社坚持的方向。那么到今天,她们可以自豪地说,书社办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