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很好嘛,”他想,“把需要知道的一切都亲自品尝品尝。尘世欢愉和财富不是什么好东西,这在我还是个孩子时就学过了。这我早就知道,可只是现在才有了体验。现在我明白了,不仅是脑子记住了,而且是亲眼看见,心知肚明。太好啦,我终于明白了!”
悉达多这一段的思考,也再次可以证明,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全然地去经历和体验。
他久久地思索着自己的转变,倾听着那鸟儿欢快地鸣唱。那只鸟儿不是已在他心中死去,他不是已感觉它死去了吗?不,是其他什么在他心中死去了,是什么早就渴望死去的东西死去了。这不就是在狂热的赎罪的年代,他曾经想扼杀的那个东西吗?这不就是他的自我,他渺小、胆怯却又自负的自我,不就是他曾与之搏斗屡战屡败的自我吗?这不正是今天终于在可爱的河边的树林里死去的东西吗?不正是这一死亡,他现在才像个孩子,才满怀信心,无所畏惧,充满欢乐吗?
这里所说的渺小、胆怯又自负的自我,是否就是指人的习性?修行的过程,就是不断减少习性,提升心性和觉性,是回归那个“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的本心和觉性,是明心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