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书评写于深夜11:47分,期间经历了两次泡奶粉、一次帮大儿子查作业,以及三次保存文档防止电脑死机。莫言若知他的文字曾在一个产品经理妈妈的 multitasking 间隙被这样阅读,大概会笑着再写一篇《不被生活琐碎吹倒》吧。
-
当龙卷风遇上需求文档
作为每天要处理无数需求变更、开发排期和用户反馈的产品经理,莫言笔下那场与爷爷共同对抗的黑色龙卷风,瞬间让我想起上周的版本评审会——技术团队质疑需求逻辑,测试突然报出致命Bug,老板临时要求增加功能模块。那一刻,我仿佛也站在那辆装满茅草的板车后面,双手死死拽住需求文档的缰绳。
莫言写道:“风来时,爷爷的背影像块铸铁的秤砣。”这让我突然意识到,产品经理的定力不在于永远正确,而在于在混乱中保持重心。就像书中爷爷面对风暴时的沉默,有时最有力的回应不是辩解,而是把PRD(产品需求文档)翻到第17页,指着用户调研数据说:“看,这就是我们坚持的原因。”
u=3126522377,1186921899&fm=253&fmt=auto&app=138&f=GIF.gif -
育儿战场上的“不被吹倒”哲学
凌晨三点,两岁的小儿子第N次哭醒要喝奶时,初中生大儿子的月考成绩单正静静躺在手机通知栏里。这种时刻,莫言描写童年饥饿时“胃里像住着一只啃噬理智的老鼠”的句子,突然有了新的注解——当代母亲的疲惫,何尝不是另一种形态的“大风”?
但书中那个跪着割茅草的细节击中了我:当少年莫言问爷爷为何不放弃,老人只是把腰弯得更低些。这像极了每晚在孩子们睡后,我打开电脑继续画原型图的时刻。莫言说:“人不是战胜苦难,而是学会与苦难并行走路。”作为母亲,我们不需要做完美的教育专家,只需要像爷爷的板车那样,成为孩子眼中“无论如何都不会散架的存在”。
u=4148877094,4262982099&fm=253&fmt=auto&app=138&f=GIF.gif -
在“卷”与“躺”之间种一棵树
互联网人的职场焦虑和中年母亲的精力枯竭,常常让人在“拼命内卷”和“彻底躺平”间摇摆。但莫言用黑色幽默给了第三种答案:当飓风把茅草卷上天,爷爷却掏出烟袋锅蹲下来慢悠悠点火。这种“战略性扎根”的姿态,恰似我在通勤地铁上读产品思维书籍,在儿童游乐场外边盯数据看板边推秋千的日常。
书中那句“解决郁闷的方法是拉开冰箱找食物”,被我改编成职场生存版:“解决需求会崩溃的方法是去楼梯间吃巧克力”。莫言式的生存智慧从来不是宏大叙事,而是教会我们像野草那样——风越大,越要把根系往生活的裂缝里钻。
u=3658090635,484462691&fm=253&fmt=auto&app=138&f=GIF.gif 写在最后:给时间以生命
合上书时,电脑微信弹出消息:工作群里测试工程师正在@我确认用例。但此刻的我,想起书中爷爷那句:“风刮到头就是路。”
作为产品经理,我们习惯画甘特图规划未来;作为母亲,我们总在为孩子设计成长路径。但莫言提醒我们:真正的抗风能力,来自接受生活本就充满不可控变量。就像我此刻在书评末尾的顿悟——或许我们终其一生要做的,不过是像那辆在风暴中吱呀作响的草车,载着热爱与责任,走稳当下的每一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