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被“有志者事竟成”骗了!

1

昨晚,给侄女辅导作业,语文作业的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这不是我们儿时每个人都写过的作文题目吗?

我现在依然特别清楚地记得,当时背过一段关于理想的句子:

母鸡的理想是一把米糠;

海燕的理想是飞越重洋;

昙花的理想是短暂一现;

海棠是理想是四季开放。

感觉这段话既押韵又好听,当时喜欢的不得了。每次写作文我都会把这段话作为开头,然后后面加上一句“而我的理想是做一名XXX”。

哈哈,小小的我那时就懂得了如此深的套路。

后来随着学习的深入,关于理想、志向、目标,会背的名人名言越来越多,其中有一句: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后来,就一直用“有志者事竟成”来鼓励自己,相信自己,有了伟大的志向和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2

可是渐渐的,我发现,有些梦想我并没有实现,甚至都没有给梦想照进现实的机会。

原来有志者,并不一定能够事竟成。

工作上因为技能水平差受了挫,我们立志一定要思想好好学习这些技能,争取不要在工作上出糗,可是下班后,依然花天酒地,早就把培养技能放在了脑后。

每次和爱人生了气,都立志要克服自己的坏脾气,而且在崭新的手账本上写下的新年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要改正自己的坏脾气。可是一年过去了,依然对爱人大吼大叫,依然将止不住的怒火发泄给最亲的人。

每次都立志,每次都立flag,每次都被打脸,摸着自己被打肿的脸,看着镜子,对自己说:

这是典型的间歇性努力综合症,这病不好治呀。

3

为什么立志如此简单?做事却如此之难?

在立志这个环节,为了让我们的大脑兴奋,我们会在这个环节里面加入一些自己想象的元素,比如未来达成目标后我们会有如何美好的前景,我们会收获多大的赞誉。

提前感受未来成功的快感,也会降低我们的行动力,会让我们误以为自己已经完成了目标。

同时,立志、制定目标之后,我们可能因为害怕失败、遭受窘境而迟迟不敢迈出第一步。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之所以成功,和他在Facebook的产品开发策略有关。在刚开始创立Facebook时,扎克伯格采用的理念是:快速行动,打破陈规。

这句话的核心就是,你要尽早的发布产品,哪怕发布之后,你会因此感到尴尬,也要这么做。因为如果你想真正了解你的产品,只有依靠真实环境和真实的用户。你要根据真实用户的反馈,不断对产品进行改进。

所以,不怕不成熟,就怕不行动。

4

那我们该如何做呢?

首先,我们要承认,在某些情况下,“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是在强调有理想、有目标的重要性,但并不意味着“有志”就能通往成功。所以我们不能单纯的认为,思想改变就会引起行动上的改变。现实中恰恰相反,有时我们需要先改变自己的行为,思想才会随之改变。

我们要“哄着”大脑,让它意识到,改变是可行的。

然后,我们就要开始改变行为。大部分的梦想破灭都始于此。

斯蒂芬·盖斯在《微习惯》中介绍了一种“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习惯培养法:微习惯。

微习惯就是设定一个轻而易举能够完成的“小目标”,也就是你如果想培养一个新习惯,那么就把它大幅度缩减。

比如,如果你的目标是“为了健身,每天做100个俯卧撑”,那就把它缩减成为“每天一个俯卧撑”;

如果你的目标是“每天写3000字”,那么就把目标缩减成为“每天写50字”。

如此轻而易举能够完成的小目标,小到不可能失败,也就不会给你造成任何负担。所以这种微习惯恰恰能够帮人扫除犹豫,马上开始行动。

“志”,一般都很大,想像很美好,但是一开始行动,就会感觉好难,那就不如把它变成“小小小小志”,这样能够让你马上行动,消除了很多损耗意志力的威胁,降低了努力的程度,慢慢的形成了习惯,你会在过程中不自觉的让自己的“志”逐渐大起来,到最后不知不觉“事竟成”。

不过,归根到底,还是老生常谈,行动是一切。

请不要再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有志者,还不够,有行者,事才成。

-    E N D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