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找工作,不简简单单的只是投简历和面试,而是一个需要详细思考和安排的“系统工程”,尤其对于想找到专业不对称但感兴趣的职业的毕业生相当重要。这篇文章主要结合自己毕业那年的实际经历和毕业后这几年人力资源工作的经验做一个融合而成,有些粗糙,希望对每一位读者有一点点帮助。
本人是三流的院校毕业,学的是机电专业,纯理工科男。高中时代,内向自卑;大学时代,独立自主;刚毕业那会,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经过自己努力,努力跨界,应聘到省内著名房产公司(以下简称X公司)任职HR。目前是国内某快递公司HR。
机电与人力资源管理,这两个专业无论是从科目类型还是学科知识相近性,都风马牛不相及,但硬是要说有一些相关性,我觉得它们之间体现的逻辑思维有些许相近。
下面就详细讲解如何快速找到专业不符但感兴趣职业的三大关键步骤。
1、毕业前确定职业倾向和兴趣
市面上有很多职业规划测评的方法和软件,根据自己的经验,推荐尝试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并且结合学校经历和前辈们的建议为辅,三者结合可以快速找到自己的职业兴趣。
霍兰德认为,个人职业兴趣特性与职业之间应有一种内在的对应关系。根据兴趣的不同,人格可分为研究型(I)、艺术型(A)、社会型(S)、企业型(E)、传统型(C)、现实型(R)六个维度,每个人的性格都是这六个维度的不同程度组合。
霍兰德测评方法在网上有免费的测评网站,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试。在这对这个测评方法的使用不详加概述,后续会有相关的系列文章介绍。今天主要是讲如何根据测评结果确定自己的职业倾向和兴趣。
大学期间,莫名其妙的参加了一场职业规划大赛,比赛前需要做一份演讲PPT,其中有一项内容就是职业兴趣的测定,当时学校内网给了一个测评问卷,虽毕业后印象不深,但清楚的记得霍兰德这三个字,为应对找工作时的迷茫,准备简历的时候在网上搜出来,认真的做了一下,结果显示我属于SEC型,偏向社会型为主,兼企业型和常规性为辅,整体解释为愿意教导别人,关心社会问题、渴望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为人务实,习惯以利益得失和衡量做事的价值; 尊重权威和规章制度,喜欢按计划办事,细心、有条理。适合的职业有企业管理人员、办公室职员、项目经理,人力资源职员等。
了解到这,渐渐发现自己如果找一份专业相关的工作,无非就是数控编程,弱电维护等技术岗位,大学课程学习,专业学习真正的实操性不强,自己学的也不怎么样,实习期间也不感兴趣沉闷在无聊的车间摆弄机器,继续本专业工作求职并没有什么优势。而大学生活方面,更多的是参与社团、自己读课外书,兼职赚点零花钱为主。
跟几位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联系,询问关于职业的选择时,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忠告是:工作一定要有自己的兴趣基础,否则度日如年。现在想想这句话有些偏激,但对于那时的我是一颗救命稻草。几天内,对于工作的事思考甚多,测评结果中的管理人员对于刚毕业的人几乎不可能,在行政和人力资源管理两个职业方面,到是有一些机会。到图书馆和网上看到了一些人力资源的信息,渐渐的产生了一些兴趣。相比行政和本专业的工作,我更愿意尝试人力资源管理,职场剧那种指点江山的场景时常闪现在脑海中。
那一刻,觉得自己就要做人力资源管理这个工作。
梦醒了,回归现实,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2、知识和心态的“精心准备”
对于职业不光有兴趣就可以,得有自己的准备。应聘人数那么多,公司为什么会选择你。仅有一些正常的准备还不足,那么多专业相符的毕业生,为什么偏偏选择你?还需你自己精心的准备。
我开始修改简历,整整两天,结果自己还是不满意,就在招聘网站上随便逛逛,看到了X公司的人力资源专员的招聘信息。
首先看到的是他们岗位要求,“大专学历,人力资源管理或相近专业”,这一条我符合一半;“有实习相关经验者优先考虑”,我没有相关的实习经历,既然说的是优先,说明其他专业的也有机会;“有较强的沟通细条能力,执行力强”,这一点不在话下,在学校兼职经历丰富,还经常组织社团活动。
以上岗位要求分析,自我感觉匹配度至少有50%,所以需要一试。
再来看看岗位职责,亮瞎我的眼,竟然都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专业词汇,感觉是在另一个世界似的。心里也不害怕,不就是一些知识吗,我现在就开始学,我相信凭我这两天的快速补充,应该对一些基本框架和概念能了解得差不多。这些准备,需要体现到你的简历里,让面试官看到。
综上分析,我投出了人生中的第一份简历。
第二天的上午10点,我接到了X公司的面试通知,欣喜若狂。随即开始进行了面试准备。
(1)常规和常识性的问题肯定会问。比如“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是什么”、“如果让你来面试一个员工,你需要问哪些问题”、“你为什么觉得自己适合这份工作”、“对我们公司了解吗”。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列出面试官可能要问的问题和自己总结出来的回答,再按照常识问题、求职意向、能力测评情景进行归类。面对着镜子,做两至三次面试演练,加强的印象。
(2)随机应变。有些问题是准备不了的,每个面试官的面试倾向都不一样,不可能做到让每个人赏心悦目,随机应变其实是自己综合积累的展现,一份人力资源的基础岗位不会有太高的要求,更多的是看你的一些通用基础能力(沟通、观察、思维)。在学校组织活动或者实习的经历,要充分利用挖掘,找到自己在活动中担任的角色及主要贡献,在与面试官的交谈中注意重点突出。
(3)摆正心态,实事求是。不刻意掩饰自己的缺点,也不过份宣扬自己的贡献。面试官不是傻子,能从你的经历里分辨真伪。
到了真正的面试现场,我该如何充分发挥取得良好的印象呢?
3、面试中怎样给面试官留下好印象获得offer?
这一块主要是总结面试中的一些加分项,让你能在面试人群中能脱颖而出。
人力资源专业的学生在专业知识上面肯定比我们强,但在面试过程中的表现我们可以充分把握。
(1)强烈的职业兴趣。在正常的面试过程中,面试官回旁敲侧击的问出你选择这份工作的初衷是什么?自私、贪图安逸的表达不可取,夸大不现实的想法也不可取。曾经面试以为找行政工作的大学毕业生,问她为什么选择行政工作,答案是轻松,朝九晚五。没有一个企业可以接受不愿吃苦的员工。回答的重点应该更加关注这份职业能给我带来什么进步以及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为了获得这份工作,你要让面试看到你的真诚、你的付出、你的思考。
(2)少提要求虚心请教。经常碰到这样的求职者,还没等面试官问完,就着急的问,工资什么时候发?平常加不加班?年终奖一般发多少?这样印象分一下跌了好多。即使求职者不问这些企业基本问题,面试官在最后也会做一个详细的说明,毕竟找工作是相互选择。面对不会的专业问题,不要装懂,胡乱说一遍。在自己真的不明白的时候,可以适当向面试官请教,一来二去的交流u,像是朋友,彼此间亲切了许多。
(3)善于利用提问机会。面试的最后面试官都会给求职者一些提问的机会,这是一个占据主导地位展示自己的绝佳良机,千万不要仅仅问自己关注的薪酬福利方面的问题。更多的是表现出你对职业、公司及行业的关注。求职者询问一些这样的类似问题,如应聘职位所涉及的责任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在这一职位上应该取得怎样的成果、该职位与所属部门的关系以及部门与企业的关系、该职位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是什么。
在大学期间或者即将毕业的时候,对于工作要早做筹划,不要仅凭感觉更不要随波逐流。职业倾向测评可以发现自己工作的大致方向,为了得到一份工作,我们需要知识上的充分储备和心态上的精心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关注细节,成长自己。
以上只是自己的经历和职业为例,主要指专业性不是特别强的职业,用类似的方法学习准备。比如你从来没学过编程,毕业时说准备找一份技术编程的岗位,那这就不是很适用了,当然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去参加培训和自学,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
求职的结果,至少影响2-3个月的状态甚至1-2年自己的发展,把握自己,成就未来。如果有什么疑问,请随时评论或者简书私信找我。
码字不易,请随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