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城镇化人本不足

摄影/徐敏

今天,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在农村人口向城市迅猛聚集的同时,城市中的一部分白领却梦想着能够到乡村去建房,在那里找寻一片宁静的栖身之所。如果不是土地权益存在制度性障碍,相信会有大量的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这是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吗?如果真的如此,农业现代化一词是否就应该废止了呢?概念上认为,城市化的人口集中效应有益于社会文明的进步,而我们真的为此进步了吗?

10年前,我们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但什么是中国特色?相信至今仍鲜有人知,它仅仅是一个美好诱人的词汇罢了。这种笼统模糊的大概念、大模式在我们的各个领域比比皆是。我们只看到了城镇化作为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却无瑕顾及其背后所带出的一系列负面效应;我们只考虑城镇化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却没有考虑经济增长的目的是惠及于民。在我们还没有做好应对准备之时,城镇化便裹挟着超发货币杀将而来,使得之前尚不突出的各类经济与社会矛盾迅速激化,政府与民夺利变得诟病难解,许多民众对这样的城镇化进程开始产生质疑。

在我们特色的城镇化实践中,到处呈现出物本凸显,人本不足的现实,疯狂的造城运动并没有改善多少民生问题,相反许多地方借此侵害了广大群众的利益,大量失地农民、城镇拆迁居民等的利益未能得到有效的保障。而这一时期政府部门的楼堂馆所却兴建的最多,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都是历史上少有的。城镇化建设的初衷是提高乡村民众的生活质量,而我们却导致乡村民众不但失去了土地,还搭进了数年积攒的有限积蓄。

经济发展是把双刃剑,我们应当走出城市化为人,而非人为城市化的误区,更应当从“拉美现象”中汲取教训。当人口超负荷集聚大大超过工业化发展的速度,就必将导致就业困难、环境污染、住房短缺、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犯罪剧增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历史经验让我们确信一点,任何倡议性的运动都具有它的局限性和弊端。良性的社会发展原则理应以人为本,让凯撒的归凯撒,让人民的归人民。【十年专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们的城镇化发展战略不改,我们的容积率不改,农村土地制度不改,大城市住房供不应求,小城市却买家难求的问题就会持续扩...
    日落扶桑阅读 502评论 1 1
  • 走,我。 把心冻在冰箱, 几小时后,便能摔碎在地上。 她已没了水的模样, 而我却依旧撑着皮囊; 黑夜的黑和皮肤的黑...
    huohuogg阅读 268评论 0 5
  • 亲爱的各位伙伴,大家上午好!很荣幸,有缘与你相聚在此,相聚在善舒堂。善舒堂,是我们的品牌,更是我们的家,作为善舒堂...
    陌上小松花阅读 309评论 0 0
  • 今天是我写感赏文的第4天,感觉比前几天要顺手了,对儿子的焦虑与不安也减少很多了。老师说的对,对孩子的感觉孩子潜意识...
    一沙一世界daisy阅读 120评论 1 1
  • 我在迷雾之中度过了二十多年,终于在去年在发现了指路明灯,那就是不停的学习新知识,我本来是那么的甘愿平庸,但是通过学...
    善行无痕阅读 18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