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亲近的人越需要保持适当的界限感

界限感,顾名思义就是打造完美主义人际关系的秘密,亲近地保持距离,恰当的交际方式,做一个迷茫时期的聪明人,不要成为你讨厌的那种人,把握界限感,打造完美的人际关系。


缺乏界限感的人,总是以我为中心,打着我为你好的口号,频繁侵入别人的生活,轻则让人不舒服,重则影响到别人的心情,甚至决策,让人不胜其烦。这种人身边还真的不少呢,遇到,请回避!


前一段我一个相熟的姐妹王大姐,在这里的时候因为女儿成长的事情交流比较多,她的两个女儿都考上大学后,夫妻两个盘点了这里的生意,回老家生活去了。因为王大姐的社保等一些事情还没有完全办理,经常和我还有联系。


前一段时间就女儿出国留学的问题王大姐苦恼不已,征求我的看法,我毫不保留说了自己的想法——孩子能走多远就支持多久!


王大姐年轻的时候生了两个女儿,这在河北老家亲戚们的眼里,不生儿子不肯罢休,但王大姐老公是个复员军人,思想比较开通,就带着一家四口到这里经营农机配件。夫妻两个一面经营生意,一面培养两个女儿的学习。两个女儿先后考入本地的重点高中,高考时,大女儿听从王大姐夫妇的建议,考回家乡的学校——华北电力大学工程造价专业;第二年小女儿考取了厦门大学英语专业,让王大姐夫妇欣慰不已。


王大姐夫妇早早就计划将来回老家养老,建议大女儿毕业后在河北就业,大女儿第一份工作签在河北廊坊,工作半年后,大女儿就跳槽到了西安一家公司,当时就跟踪了一个工程在国外一个月,学到了许多知识。


过年回家在家庭聚会上,姨姨、舅舅们就对大女儿的婚事非常关心,说什么“不早点结婚,会错过最佳生育期……”,有的亲戚还热心地给介绍对象,碍于面子,王大姐也不好多说什么,可是大女儿从此以后对家庭聚会能躲就躲,实在躲不过去,打个照面就离开了。


小女儿毕业就到英国的孔子学院当志愿者,顺带读了那边的研究生,大概率短期内不会回国发展了。大女儿后来又跳槽到南京一家公司,年薪颇丰,还谈了一个不错的男朋友——留学回国发展的北方人!


那个小伙计划到北京发展,建议大女儿出国读个研,将来回北京发展会从容一些。当女儿把这个想法告诉王大姐的时候,王大姐有点犹豫了:

大女儿:我想去英国留学一年,费用大概三十多万,我有十几万,希望家里给点支持。

王大姐:不去不行吗?

大女儿:家里要是不支持,那我就找我的同学借钱,我决定的事不会改变。

王大姐:让我想想.

……


拿不定主意的时候,王大姐就把烦心事说给了家里的姐妹们,她们出奇地一致反对,说什么女孩子要那么高的文化干嘛……就连王大姐的外甥也极力反对——中国盛不下她了,非要到外国学习?也是呀,外甥在县城开了一家彩印店,在父母的庇护下,安逸地生活着。安雀焉知鸿鹄之志?他的眼界只能看到鼻尖上,连脚尖都看不到,还来指导别人的人生,这不是越界那么简单,甚至有点自不量力,自己半斤,还要给别人指点江山,以自己那点阅历来指导别人的人生,想想就可笑!


王姐把苦恼说给我的时候,我是十二分赞成:

又不是经济能力跟不上,孩子难得有这个想法和追求,全力支持,这些钱现在支持女儿深造,远远胜过将来给她嫁妆,投资自己稳赚不赔,孩子成长起来,自身强大,别的都不在话下。

我的女儿上大学走的时候,我就告诉她,有本事出国我不阻拦,没有能力,早点回到我们身边来会给她一碗饭吃。

……

王大姐欣慰地告诉我:你是第一个支持我让女儿出国的人,亲戚们都各种劝我阻拦,有的还酸溜溜的各种讽刺!


这让我想起了女儿高考报志愿的事情,我有一个亲戚,我并没有邀请她,尽管她是高三的老师,有许多家长请它参考志愿。她也曾热情地询问孩子的志愿,我心里非常感激,但我明确告诉她我已经选好了几所适合女儿的学校,最后的决定权交给女儿。可这位亲戚不依不饶,貌似报志愿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不听听她的意见,打着为我女儿好的借口,让我重新整理志愿:

第一志愿:同济大学(名气大)
第二志愿:武汉大学(名气大)

……

我委婉谢绝了亲戚的好意,还是听从女儿的意愿,去了一所理工科学校,至今女儿也没有后悔过。


在此,我想说:

不管是朋友,还是亲戚,都是我们亲近的人,再亲近的关系,也不能打着为你好的借口,绑架别人的生活,保持彼此的距离,才会和谐相处,否则关系就会变了味。再说,自己的眼界和格局配给别人指点江山吗?先做好自己,彼此保持适当的距离,适当的界限感,相处起来的关系才是最舒服的状态,否则,关系就会越处越远,切记界限感。


网图侵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