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在朋友圈内见到一则“廉价的母爱,正在废掉我们的下一代”的这一文帖。
文帖从孩子“没有规则意识”、“没有敬畏意识”、“没有自律意识”、“没有教养”’、“放养”、“不能越过界”等六方面做了相关阐述。
其实综合上述,更多的体现在教育本身的问题。
虽然孩子的父母有责任,但更多的是孩子的父母屈从于社会的各种压力而造就的结果。
我们的教育被社会扭曲,人性被社会异化,孩子失去了本应该有的“人格”。
因为我们生活在开放的年代,经历了独生子女的特殊时代。
自1978年中国的高层把“计划生育”写入宪法,施行“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成为中国人口政策的基调开始,至2016年变更为“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为止,施行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自此终止。
“独生子女是自地球上有人类这个物种以来所出现的一个从来没有过的‘亚种’,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那么多没有兄弟姐妹的人在那么短时间内,有计划地出现在一个国家。”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如是说。
从历史长河看,不论古今,不论中外,我们所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都是针对有兄弟姐妹的孩子。
虽然在当时,教育者在拼命的反思实行何种的教育方法、何样的教育理念、怎样的教育手段,可是接受教育的对象主体却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亚种。
虽然在今天,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成为了父母,但是从小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生子女长成为人父人母的这一代,他们对子女的教育又该如何?
就如钱教授所说的:“对于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亚种,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也没有办法,不知道怎么教育这些孩子。千万不要以为他们和我们是一样的,他们和我们不一样,甚至可能完全不一样。”
所以文中作者也说:释放孩子的天性,是教育的一场骗局。并且还引用了一位清华教授的愤慨:中国教育的最大骗局就是快乐教育、学历无用以及释放孩子的天性,这三个骗局,正在一步一步扭曲中国孩子的成长。
教育的本心,应该培养孩子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只是现在的教育认为升学率就是质量,不管是地方政府领导,还是学校教师,不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学生本人,都认为考试成绩就是第一。甚至还按考试成绩、听话不听话、老师个人的好恶来评判一个学生。
从未想过“人与动物的真正区别;我们该如何理解‘人’字;又该怎么做‘人’。”
教育与教育本心的背道而驰,造就我们有这样的孩子出现。
既然是这样,又何必大张旗鼓的去放大个性?
又何须去指责“废掉我们下一代是因为廉价的母爱”?
父母都希望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只是我们接触的都是自以为是对的。还常常拿孩子在公众场合的行为与外国孩子的行为相比。试问,我们有曾想过我们的起跑线一样吗?我们的行程一样吗?
既然都不一样,那为何还要拿一样的终点来框定过程?
在中国众多的芸芸众生中,类似文中的那些孩子,也只是众生中的一角。
如果我们以大爱去劝导他,或许会在他生命中给予人生的转折,那么也会成就一片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