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看边学
再强大的计算机也无法与最弱小人类婴儿的大脑相匹敌。
一位成人为了教授一个特定的孩子,精心设计自己的行为,以便让孩子学到指定的知识和技能。就像老师上课一样。
学习行为的核心悖论就是所学到的传统与自己创新之间所形成的对立。
孩子可能对别人提供的信息很敏感,但绝不会被动的被别人塑造,相反,他们会主动解读并试图理解人们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么做,他们还会以复杂的方式将这些信息和他们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有时可能做得比大人还好。孩子会逐渐理解这个世界的物理环境,周围人的心理特征与社会属性。他们的准确性今人惊讶,甚至今人不安。
养育两个孩子,从他们出生到现在的种种成长,看到几个月大只会爬的他们知道,自己爬到餐桌下捡球,小手拿着球原路返回时倒退着,没有被桌椅角磕到头。惊讶他自己的设计,怎么爬过几张餐椅(只要他稍微抬头就会碰到头),拿到球没有被喜悦冲昏头脑,直接玩,而是慢慢的退着爬出来,确定自己没有在椅子底下时。才认真的抱着球啃。那时如果我出手阻拦了,可能就不会看到孩子会如此有智慧的一幕。
他们就应该是获得奥斯卡小金人的一群人,自己犯错了,逗你开心的时候,演戏的时候,眼神和动作,拿捏得十分准确,让你的火冒三丈瞬间崩塌。是真正的当之无愧的比你还了解你的笑点在哪里。
模仿是最有效的因果学习形式
模仿有助于孩子学习两件重要的事情,一方面可以了解物体是怎么工作的,另一方面可以了解认识怎么工作的。
模仿被证明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因果知识的形式。有两种方法可以学习因果知识,一种是通过反复试错,一种是通过观察其他人或事件。试错的方式可以测试你的行为是如何发生的,并学习让新的事件发生。
所以我每天都很期待老师的批评指正。
孩子的模仿是行动目标而不是行动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