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菇

        连着晒了一个多月的太阳,这两天下了几场雨,是捡拾菌的最好时机。而三八菇就只有这段时间才有,说到它,就忍不住咽口水,这种菌非常美味,据说人工无法培植,因此每年这段时间的三八菇就成了奇货,难得遇到,价格奇高,有时几朵就要百元左右。

        今天朋友一早拎来了约十串三八菇,都是初长出的没有一朵开繁的,品相很好,这应该是最佳采摘时光间采摘的,很是难得。于是约了几个朋友共同品味。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三八菇是我们老百姓叫的,它的书名是什么呢?从百度百科上查了一下,得知三八菇的书本名称为鸡枞菌,现有多种写法:鸡枞菌、鸡纵菌、鸡棕、鸡棕菌、三八菇(遵义)、三大菇(川南)等。又称夏至菌(广西)、伞把菇(云南、贵州、四川)、枞杠菌(川东北)、鸡肉丝菇(台湾、福建)、豆鸡菇、白蚁菰、白蚁伞、黄鸡枞(福建、广东),粤北地区也叫夏至菇或夏至菌客家系人称为箭头菇,在攀枝花俗称为三堂菌。四大名菌之一,在食用野生菌中为珍品。

        鸡枞菌肉厚肥硕,质细丝白,味道鲜甜香脆。含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蛋白质、脂肪,还含有各种维生素和钙、磷、核黄酸等物质。鸡枞的吃法很多,可以单料为菜、还能与蔬菜、鱼肉及各种山珍海味搭配,可无论炒、炸、腌、煎、拌、烩、烤、焖,清蒸或做汤,其滋味都很鲜,为菌中之冠。鸡枞仅西南、东南几省及台湾的一些地区出产。以贵州产得最多,四川攀西地区6-8月较多野生,云南与贵州交界处偶尔会出现。

        《黔书》:“鸡枞,……秋七月生浅草中,初奋地则如笠,渐如盖,移晷纷披如鸡羽,故名鸡,以其从土出,故名㙡。”鸡枞多产于滇南㙡一词在《本草纲目》《玉篇》、《正字通》等字典中有均有记载。

        据说鸡枞菌生长有特性,它如一年在这地方长,不扰动它,第二年它还会在原地方长,这叫“鸡㙡窝”,什么时出窝,也如约定了般不爽。这鸡纵出头的“窝”下,必有一种类似白蚁巢结构的土块。若动虫迁,第二年此处就不会有鸡枞了。

        采鸡枞也是考究的事,首先鸡枞窝切莫告诉他人,其次要抓紧时机。鸡枞以顶上伞盖未张时最鲜嫩肥美,若候其出土,伞盖一张,马上“纷披”,肉就老了。采了鸡枞,要根部涂点湿泥,可“养”它一二日,日子过了则菌干如柴。

        我们老百姓最常用它来做汤,不需要过多的调料,只需几片肉、放点盐和葱花,就会成为一盆美味,如果能用它煮面吃,那真是珍稀佳肴,一年也难得一次。

        因其稀少价格高,让有些不良小商贩用茶树菇冒充三八菇,我去年就上过一次当。好在都是菌类也没收太高价也就任之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01 最近几日小区院子里,一阵阵诱人的炸油鸡枞香扑鼻而来。香味提醒了我:又是一年鸡枞季了!大...
    知更鸟_90db阅读 4,842评论 14 9
  • 一到菌季,云南人就不淡定了。 鸡枞、羊肚、青头菌来者不拒,就连有毒的红牛肝菌“见手青”,剁吧剁吧炒熟上桌,手起筷落...
    企鹅吃喝指南阅读 5,739评论 2 5
  • 这周完成的 在这周实现了教师端和学生端的0.862版本,在这个版本中对配音模块在流程和细节上进行了很多的完善和优...
    heartshapebox阅读 3,392评论 0 0
  • 张学友在那低吟浅唱“她来听我的演唱会,在40岁听歌的女人很美”。 音乐是我空间里不可少的存在。 今天单曲回放的是杨...
    laBonita阅读 2,828评论 6 11
  • 我初中学习的地方——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已经小学毕业了,我依依不舍得离开了培养我六年的...
    六月的雪_2edf阅读 3,89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