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前几天重温经典《围城》,真的是越看越有味:可能看过这本书的人一开始都会笑话方鸿渐,但是回望来路漫漫,扪心自问一下——有几个人不是方鸿渐呢?正如钱钟书在《围城》里写道的那样:“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明明知道是“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个这样或者那样的围城之中,进去出来,出来了可能又还想进去,可谁又能轻而易举地逃脱呢?谁又不是在一个个围城里斗来斗去呢?
就哪怕是钱钟书本人,也同样逃不脱自己擘画的围城——他同样也会和别人“斗来斗去”;既然这在所难免,那我们应该怎么去应对呢?个人觉得是需要大智慧的。
用几个有趣的故事,具体来感受一下什么叫智慧。《尚书·大禹谟》有言:“满招损,谦受益”,钱钟书《围城》出版之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这本书也带来了巨大的轰动。一封又一封信寄到了钱钟书家里,致使钱钟书夫妇不堪其扰;一次美国读者更是对《围城》情有独钟,特别想登门拜访钱钟书。但也不太好直接拒绝,钱钟书幽默地回了一句:“如果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味道很不错,也就算了,难道一定要认识下蛋的母鸡吗?”这回答绝了!
大家可能都知道李敖桀骜不驯、怼天怼地,口无遮拦,一生骂过三千多人,包括很多政治人物、文化学者以及娱乐明星等,就连蒋介石父子也没有放过——他曾对“两蒋”口诛笔伐四十余年,几度入狱仍秉性不改;更有意思的是,李敖先生还特别喜欢打官司,从到“总统”到“五院院长”,几乎被他老人家告了个遍——在他的字典里,似乎没有“怕”这个字眼。作为台湾地区著名学者的余光中,自然也没有逃过李敖的“魔爪”。面对李敖的疯狂“慰问”,余光中先生却格外淡定——当时,有人问余光中:“李敖天天找你茬,你从不回应,这是为什么?”余沉吟片刻答:“天天骂我,说明他生活不能没有我;而我不搭理,证明我的生活可以没有他。”一句话,高下立判!
其实,这种智慧在几千年前就存在了,相信大家都有看过《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一段原文过来回顾一下: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面对名将廉颇的扬言侮辱,蔺相如却“引车避匿”——远远望见廉颇,蔺相如就调转车子躲避;最后连门客都看不下去了,殊不知蔺相如并不是怕对方,只是“不欲与廉颇争列”;也不是不如他,只是“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格局一下子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就是大智慧!
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这样或者是那样的人,可能很不尽如人意,甚至是让我们特别难受,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的大格局、大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