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隐之城(一)

第一章:泥中骨(一)


黄昏时分,临丰市城西新区工地上,混凝土搅拌车的轰鸣声刚刚停下,施工队的三人小组已经挖通了今天的最后一道管井。空气里还带着土腥气和一点点潮味,一种雨季前特有的沉闷压抑感。

“老任,铲头卡住了,下面有东西。”

铁锹“哐”地一声撞上什么坚硬的物体。小工陈凯直起身,看着土坑里露出一小截白色的、圆弧状的东西,像是石块,又像是被烧焦的塑料板。

“用手扒开看。”领班任国强凑上前,蹲下身拿着铁钩撬了一下。灰土松开,一股淡淡的恶臭冒了出来。

接下来的几秒,空气像被抽空了。

“这是……骨头?”

那不是石头,是一节残缺的人类颅骨,碎裂处有嵌入物,疑似金属螺丝。更令人战栗的是,一小块干硬却完整的头皮还粘在上面,发丝稀疏却依旧盘绕如蛇。

现场沉默了三秒钟,任国强第一个回神。他快速拿起对讲机,声音低沉:

“全体停工。通知项目部。可能……挖出尸体了。”

……

市局110值班平台接到报案的时间是晚上六点一刻。

“是发现腐尸,不是野狗骨头,你们自己过来看!”

报案电话里头的声音压得极低,却止不住慌张——不是那种失控的恐惧,而是一种像压抑住呕吐的急迫与恶心,像被某种不能见人的秘密压垮的人在崩溃边缘发出的求救。

“已通知刑警支队,预计二十分钟内到达。”

值班员报完案情后,立刻调出辖区警力坐标推送,城西新区本地派出所的民警先行抵达,随即进行外围封锁。

夜幕降临,工地临时灯架刺眼地照亮着那一方尚未回填的深坑。风一吹,土坑里传来若有若无的腐臭味,像被激活的旧梦,又像是谁的秘密正在翻身。

……

刑警支队副支队长沈策到达现场时,是晚上七点整。

他穿着深蓝色短风衣,后背已经微微汗湿。临丰初夏闷热潮湿,他习惯性地没有打伞,任由风雨拍上脸。他不是新手,也不愿在现场做情绪准备——经验告诉他,越是心理预设,越容易被现场反噬。

“在哪儿?”

“这边,沈队,小心脚下。”

法医小组刚刚到,蹲在边缘处处理现场物件。那具“尸体”几乎完全被掩埋在粘土和施工残渣之中,仅露出一个颅骨上半部,部分头皮还保留着,却已经风干脱水;颅骨左侧残缺,嵌入一个疑似不锈钢螺钉。

“挖掘到一米七深,下面是一层旧地基。我们初判,尸体埋藏时间不会少于八年。”法医黄戈头也不抬。

沈策蹲下来,目光停在那枚残缺的金属物上。

“有人给她做过开颅术。”

他吐出一句话,低得只能他自己听见。

法医一愣,抬头望向他。

“你看这骨骼线,切割平整,封合位置不对,明显不是创伤性开裂。”沈策指着颅骨边缘那道断口线,“这是术后骨瓣没长回去。”

“如果不是病人,那就是……被人利用了医疗手段处理。”

黄戈脸色沉下去。

医疗残骸意味着两个可能——要么是正常手术病人死亡被私下处理,要么是有人利用医疗掩盖犯罪行为。

“做病历筛查,把十年内本地医院里涉及开颅术但未办理正规死亡登记的患者列出来。”

“尸体不完整。”黄戈皱眉,“只能先送回法医中心拼合骨骼,做CT复原。”

“她头发还在。”沈策突然道,“太干净了,不像埋了十年。”

“有可能是遗留头皮组织干化后自然卷缩。”黄戈补充,“环境湿度低,不利腐败。”

沈策站起身,看向整个现场。

他没有马上下判断。他只是用目光缓慢扫过每一个脚印、每一片水泥碎块、每一寸裸露的深坑泥壁。

然后他回头吩咐身边协警:“叫人带铲子,把这个坑拓宽一米,深挖三十公分,我不信她是自己‘躺’在这的。”

“是!”

……

夜里十点,勘查组发现第二组遗骸碎片——是一截锁骨与肩胛骨连接的肢体结构,显然不属于同一具尸体。

骨骼更小,尚未完全骨化,疑似青少年。

风更大了,空气里血腥味被潮气托起,往整个工地飘散开。

沈策站在边缘,低头抽出一支烟,叼在嘴上,却没点燃。

他像在等什么。

不是尸体复原报告,不是嫌疑人,不是线索。

他在等“这个城市”主动松开一点指缝,把埋藏十年的故事,吐出哪怕一丝缝隙。

而那个缝隙,正在夜色里缓缓裂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