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寻常路,自编教材,教育启迪孩子

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是关键。对于学校教育,应试教育,我们家长是到了该好好反思的时候了

一、

反感或反对应试教育不要仅仅停留在嘴上,而要付诸行动。

所以我自孩子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自编教材教育启迪孩子。 

自编教材的原则是:不脱离学校的现行教材,并以其为基础,但删掉大部分枝节,再增加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

二、

下面就通过数学这门功课,来展开一下我如何自编教材的。

删掉现行教材的几乎所有的应用部分和技巧部分,使数学变得更加纯洁,更加美丽。再增加一些深度广度的东西,让孩子能有更深的思考和更多的自学机会。

像乘法部分,删掉竖式运算,因为从实质上讲,竖式运算是一种技巧,假如没有这种技巧,也无关系,因为已经有加法和九九表的基础,孩子是可以解决乘法运算的。

技巧对锻炼孩子抽象思维能力来说是个极坏的东西,会抹掉了孩子很多天生的潜在的能力,抹杀力不容小觑。正如给正常的孩子一根拐棍的话,不用半年孩子就会残废。 

像乘法的意义也可以删掉,乘法的意义留给孩子自悟,比教孩子乘法意义后再让孩子去运用做很多习题,也就是做很多(家庭)作业,来的效果会更好,好一万倍也不是夸张的。

再像方程部分,可以删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部分,该部分占据的篇幅太大,也被认为是小学高年级数学很重要的内容之一,但我认为一点都不重要,自编教材时可以统统删去。同理,这些内容孩子都可以自悟,自悟的效果也会比做那样的一千道应用题还要好。

要相信孩子有自悟的能力,要好好开发孩子自悟,给孩子多留些自悟的机会。

孩子有了自悟还不行,还必须有自学的能力。所以除了删掉现行教材的大部,还要在深度广度上增加内容。

比如关于乘法,可以增加大数相乘的运算,这是打开孩子大脑潜在的抽象思维区开关的最好钥匙之一。

平方、高次方,开根号的理解等统统可以在这时引入进去,进一步打开孩子潜在的抽象思维区。这些都是很有趣的东西,孩子天生具备对陌生东西的好奇,孩子很多的兴趣最初大都是来源于好奇。

在大数高次方运算时,再增加数的认知,认知素数,再把关于素数的一些十分有趣的故事加进去,甚至可以让孩子知道一下哥德巴赫欧拉猜想是怎样的一个猜想。

再比如编制方程内容时,可以直接从一元一次引入一元二次,一元三次,直至一元更高次方程,甚至可以让孩子知道一下费马大定理是怎么的一个定理。

自编教材一定要自成系统,即与现行教材同步,又要彻底打乱现行教材的章法,抓住最关键最重要的东西,而不要受那些枝梢末节的干扰。

有了小学的基础,也可以引导孩子自学点数论的相关内容,但万万不要走歪路去学什么奥数,奥数是应试教育制度下的一个畸形怪胎,属于数学的过度应用,对于提升抽象能力,弊是远远大于利的,它会让孩子纠缠于枝节末梢而驻足不前。数学的无限风景在前方,不要被暂时的眼前的功利所干扰。有了对基础数论的接触后,等到了初中时就完全可以尝试着基础数论的自学了,这大大会提升抽象思维能力。

用自编教材教育启迪孩子,属于家庭教育,要与孩子的学校教育协调好,注意事项如下:

1、在内容上,家庭教育要比学校教育提前一小步,不要提前一大步,这样学校教育就可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之处,这样家庭教育占主位。就不会像很多的家庭教育,实质上还是学校教育的那一套,家庭教育就相当于把学校搬到家里来了。

2、为什么要提前一小步而不是一大步,使为了孩子有足够的时间,从容的接受自编教材中那些在深度广度上增加的内容。

3、学校每天布置的家庭作业,可以让孩子应付一下就可以,没必要太认真。做不完就做不完,做不好就做不好,到时考试考的稍微差点就差点。想兼得,想十全十美,想把便宜都占了,那是在做梦。

(家长对孩子影响是终身的,远大于老师,家长的态度可以直接导致孩子行为的偏向)

三、

关于自编教材,上面讲了数学,至于语文外语都属于语言类,自编教材就更加灵活,这里不多叙,原则是,大幅度减少孩子做语文外语家庭作业的时间,时间这样分配如下:

学语文最好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学,到生活中去学,这就是自编的无字之书。另外再找些课外书籍让孩子适当的阅读而不是多读,适当的写作而不是多写,没有思考的阅读或写作,不如不读不写。学语文的根本是学做事学思考,抓住了这个根本后,就不要太理会考试考多少分,考的不好没关系,考的不差就可以了。 

学外语也是一条道要走到黑,不要很在乎考试考多少,不要在乎家庭作业,要多听多读,听读那些十分有趣的不带任何说教性质的课外书或视频。家长可以多逛逛几家书店,为孩子选最好的书和视频。如果家长外语好,平时就和他多交流,这点就不用多说了。

四、

总之,自编教材教育启迪孩子,是一条不同寻常的路。要走通这条路,家长除了要相信孩子之外,还需要相信自我。

相信孩子,就是相信孩子天生具有潜在的强大的自学能力。

相信自我,就是相信自己自编教材教育启迪孩子这条不同寻常的路一定会走的通。


--End--

相关篇《如何让你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教你三招,挺管用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