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作家克萊尔•麦克福尔的«摆渡人»,久已闻名,至今日读到。严格说来,没有十分吸引我的地方,只在15岁的迪伦从隧道爬出来那一节,令人思考,情节让人有所期待外,其他都是自然而然了。
迪伦爬出隧道时,已经是灵魂在游荡。她看到自己的摆渡人崔斯坦后,两人就开始了灵魂经由荒原渡到安全的彼岸的旅途。荒原布满危险,崔斯坦必须为自己要摆渡的人一路披荆斩棘,与恶魔搏斗。在日复一日的摆渡着,直到有一天遇到迪伦的灵魂。
也许在忙碌重复的工作中,你一直在等待一个人,崔斯坦,她可以使你重新复活。而迪伦,一个生活在孤独的境况下的小女孩,一定有很多的幻想,渴望爱,渴望友谊,渴望真情。走出隧道,黑暗的隧道,你就看到了自己想要遇到的人,他带你走出心灵的荒野,到达幸福的彼岸。
我忽然觉得或许作者就是在隐喻。
小女孩是不成熟的自己,是需要爱的自己。崔斯坦意味着一个理解,宽厚的人,他无私地工作着,但他也需要关注。荒原是寻找理解和爱的旅程。管他呢,一万个读者眼里有一万个哈姆雷特,而我的眼里,这一切就是这样。
我理解迪伦的寻求。因为我和她一样大的时候,也是这样渴望遇到一个崔斯坦一样的人。父母亲的放任不理,得不到关爱的饥渴心理,没有真正的朋友的遭遇,都使得一个青春期的女孩忧伤,寂寞又无助。记得父亲有一个好朋友,我叫叔叔的人,他很喜欢和我们这样的黄毛丫头热心交谈,并关注我的感受,这是我很少见到的。我有时候会脱口而出: 要是我拖生在叔叔家里就好了。
姐姐就开我玩笑,那干脆你就去叔叔家当他的女儿好了,反正他也没有女儿。说不定会很亲你呢。
谁知道他愿意要我当女儿呗。我自己嘀咕着。
青春期的女孩对一种东西非常渴望,那就是--爱。我希望父母之爱更甚于异性之爱。如果一个孩子缺失父母的爱,那她的人格发育就是不健全的。缺少关爱的灵魂就如同荒原一样贫瘠,危机四伏。而那些充满爱的心灵,就好像荒原上长满了绿植,开满了鲜花,丰盈,润泽。
因此,我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爱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由于缺少关爱,迪伦踏上旅途,去寻找自己的父亲。父亲承诺要好好补偿她,她内心渴望父爱。之所以离开母亲,是母亲只会嘟囔,没有给予她足够的关心和爱。
寻找父爱的旅程不太顺利,迪伦魂归荒原。幸好荒原上有另一个孤单的灵魂,他单调地重复着自己的工作。他摆渡人,是一种博爱。为别人工作的人,他也需要灵魂的滋养,爱河的浇灌。两颗孤独的灵魂相遇了,不是别人,就是你。我摆渡了很多人,他们都习以为常,不感激,不关心我。唯独你,理解了我,关心了我。
谁人内心不想得到关注呢?
我们漠然地生活着,如同一具具僵尸,麻木,习惯,心坚硬如冰,只想着自我,从不肯用温柔的眼睛关注另一个心如死水的人。尤其是已经这样生活了几十年的人,他们躲在习俗里,不肯改变。15岁,一切都是新鲜的,这预示着心灵的纯真,预示一切皆有可能。
无论何种年龄,你都需要爱,需要鼓励,需要理解,需要一句温暖的问候,不是吗?
爱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哪怕你已经在这世界上生活了许多年。崔斯坦没有岁月,他已经存在了多少年,时间已经淹没了他。他如一位布满沧桑的老人,但他仍然需要一种感觉,那就是被爱,被关怀,被需要。
小说情节既随意又很自然,你怎么理解都可以。就算没有很出色的,很牵动人心的故事,但她所传达的意思,无外乎情感的相通,心灵的契合。
有爱,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