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科普性的文章吧,看起来有种读课本的感觉,如果想要了解的话,还是可以去原文看看,然后阅读更多的参考读物,文中提到的书也很经典呢。
原文链接:The Principles of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for Basic Network Data
不是所有的数据都存在依赖关系,或者是线性结构存在。事实上,有些数据是通过一个或两个属性来组合的:连接和包含。这些数据集被认为是网络。
伦敦地铁网络就是一个简单的例子。这些地铁站相互连接,或者被包含进去。经典的伦敦地铁地图就是数据网络可视化的优秀案例。
网络数据的可视化原理
Riccardo Mazza在他的书《信息可视化介绍》中提出了设计可视化网络数据的四个基本原则:
节点位置
边线表现
相关尺寸
交互元素
节点位置
节点是网络的实体。它可能是一个物理实体(例如地铁图上的站点)或一个抽象实体(如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块)。节点是物理的还是实体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选择节点的布置。节点的形状、颜色、尺寸都可以用来传递节点的附加信息。
边线表现
节点之间的关系都需要一根边线(基本网格的直线或者是箭头)。一条边可以有方向或者没有方向,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数量,线条的粗细,颜色或其他视觉表现来赋予边线含义。
相关尺寸
网络可能包含非常大的数据集(例如大英图书馆或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藏书),这些数据集不能总是通过一对一的简单关系描述,考虑涉及到的更多维度,可以帮助设计者通过可视化方法描述复杂关系。
交互元素
如果您正在使用软件创建网络图-您还可以选择允许用户在您的可视化中创建它们自己的视图。在你陷入可视化的细节之前,最好确定采用何种级别的交互来给用户带来最大的价值。
常见的2个基本网络图
让我们来看看2个基本网络图,它们很好地使用了前三个原则。交互元素往往只适用于更复杂的信息图,所有这里不考虑交互元素。
概念地图
Joseph Novak在1970s发展出了概念地图。它们是表示概念(节点)之间关系的简单表示。它们使用标签边线(被称为命题)来描述两个元素之间的关系。
概念图让信息可视化的设计人员可以接受一个简单的概念,并通过进一步的概念和命题来延伸扩展,这让它在教学中非常有价值。
思维导图
Tony Buzan发展出了思维导图的概念。它们的功能与概念图类似。这个想法是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创建概念,然后用描述关系的边线将它们连接起来。
思维导图与概念图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总是围绕一个中心概念。
Tony Buzan在他的著作《思维导图书》中提供了许多附加规则。这些技术很有趣,与思维导图中的数据可视化显示关联-它们对于理解思维导图,作为网络图并不是必须的。
Tony说使用思维导图会带来帮助“把新的奇特想法与旧友的想法联系起来,这些已经存在的想法,也会变得格外有创意。”
结语
在做网络数据的可视化之前,考虑好四个重要的因素:节点位置,边线表现,相关尺寸以及交互元素。
网络图的两种基本常用工具是概念图和思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