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理性中国人,我们似乎对各类运动有着天然戒备。所以当我提出“全员营销”假设的时候,一位同事大姐对此大为“反感”。
大姐的理由是,各个岗位各司其职,才能效应最大化。让研发的去销售,让生产的去销售,甚至让老大去销售,这不乱了套了吗?
我恰恰以为,这是凝聚士气的最佳选择。
我服务的公司是一家近30年历史的制造业企业,较传统,较保守。当产品出现滞销的时候,永远是销售认为生产的问题,质量问题导致滞销;生产认为设计的问题,造型不科学导致生产困难;设计认为是质量管理的问题,质量管理认为是采购的问题……等等。看似泱泱大厂,但似乎谁都不会对最终销量不佳的结果负责。
如果采取全员营销呢?假设总经理任务是每月销售20台、副总销售15台、中层10台,员工2台、不好卖?那谁管你,各自想法办法去吧。全体员工直接面对销售,面对消费者。研发碰完钉子就会知道,原来车真的不好卖真的是设计的太落伍了;采购的会发现,小部件的稳定质量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生产的会发现,如果在用点心,装配质量其实可以更高,消费者更愿意买账……每个岗位都从自己身上找到问题,才有助于解决“终极问题”。
假设,如果某月销量少于N台,下个月就开始全员营销。大家一起去市场碰碰钉子,碰完钉子,才有助于深入思考。当然,不能强制,会适得其反。所有真心爱企业的员工都可以自愿参加,不参加也不勉强,但参加全员营销的员工,在升职、加薪上可以优先考虑。
设想一下,那是一种怎样的情形,所有员工都发动自己的亲朋好友,努力卖车。这时候,销量多少倒真是其次,激发出的与企业产品深入了解、与企业发展荣辱与共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其次,打破了原来的本位主义,所有人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不关你是老大,还是技术大神,大家定期沟通一下卖车心得,发现一些问题,那也是企业的财富。
当企业遇到瓶颈的时候,与其坐在办公室喝茶想出路,不如杀出去外面看看。同理,如果团队的每个人睡着了都在想,我们的产品怎么才能卖更好的时候,那就是企业触底强势反弹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