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日子比较单调,差不多就是一天重复一天。便喜欢找乐子,例如到网上看一些幽默段子。
说,一女记者到边远山区采访,见一母亲正在给儿子泡方便面,便好心提醒:“大娘,方便面没营养,吃多了不好。”大娘看了记者一眼道:“不多。这东西一年只吃得起一回,今天是给儿子过生日。”
两个女性,一个说方便面吃多了不好,一个说一年只吃得起一回,巨大的反差形成了幽默。这幽默是黑色的。
说,不会杀猪的作家不是好导游。杀猪,作家,导游,三者之间八杆子都打不着,这种反逻辑的推论把常识导向了荒谬,从而产生了幽默,令人忍俊不禁。
著名文艺理论家孙绍振认为,凡是懂幽默的人都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为此我颇有几分得意,自认为本人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然而这些年,有些人的幽默我却搞不懂了。
前些天到外地参加了一个文人聚会——不好意思,以前说到我是文人时我会打上引号以示谦虚,最近我觉得跟一些文人相比,我的谦虚说不定会被误读成骄傲,于是就不打引号了。——文人聚会三句话离不开圈内的事。先是愤怒声讨文坛的不正之风,诸如屎尿体诗歌之类;进而抱怨文人的生态环境,无非上稿难,出书难,平白多花许多烟钱茶钱。于是纷纷浩叹:写书的人比看书的多,难哪!
提到自费出书,居然也有不亏本的——那是一位姓汪的作家。
大家众口一词,说那位汪作家只写作不读书,文章狗屁不通,而且没有一篇是通的。奇怪的是汪作家近年来开始暴发,每年出版一本书,目前自费出书多达十余本。在场的诸位都是帮忙卖过书的,一年或数十本,或数百本。汪作家在众人的帮助下,就这么“狗屁不通”地赚翻了,脱贫致富了。当然,他的那些“畅销书”,基本上成捆地堆放在各中小学图书室的角落里。
于是我又搞不懂了,既然他的文章狗屁不通,你们不遗余力地帮他推销是啥意思?
回答出奇的一致:因为他父母多病,家庭特别困难,需要救助;再就是佩服他的勤奋。
父母多病,家庭困难,就可以写狗屁不通的文章卖钱?这也太幽默了吧。我找不到家庭困难与自费出书赚钱之间的必然联系。至于勤奋,我开始思考:汪先生夜以继日地写作,写出一篇又一篇狗屁不通的文章,然后变成一本又一本狗屁不通的书,然后,他妈的,竟然卖出去了,竟然赚钱了。这么说“作家”可以卖勤奋!你们刚才还在义愤填膺地声讨文坛的不正之风,轮到自己时那不正的风却变“正”了?
我当场说几位文友胡来,他们却指责我缺乏爱心,不同情弱势群体,不懂得宽容。他们真的很“幽默”。我无语。
回家后看电脑,更幽默的段子又来了。
忽然,好几个文人聊天群都出现了一个帖子:《中国的老百姓,是世界上最好的老百姓》。
看这标题——我乐了。我,中国的老百姓之一,这些天啥也没干,就莫名其妙地成了世界上最好的老百姓。而且,我老伴,我岳父母,我们全家,还有小区里跳广场舞的那些大妈,忽然都成了世界上最好的老百姓!
细看文章,原来某省大灾,一家濒临倒闭的企业捐款五千万元。我有点懵逼:濒临倒闭的企业最缺的是流动资金,你有那五千万元,不用于维持正常生产,拿去献爱心,到时候拿什么去还银行的钱和材料供应商的钱,拿什么给员工开工资?就像我家邻居老黄,来自农村,花近百万买下一套房子,昨天说是还不上月供,一开口就朝我借五千。我犹豫半天,如数借给了他。如果,我是说如果,他得知自己已经成了世界上最好的老百姓,也要给灾区表示表示,比如捐个千儿八百的,我会不会着急?你当然可以献爱心,前提是要保证自己的生存。你一旦陷入困境,还不上钱了,欠我的钱咋办?万一我得了大病,一分钱也会难倒英雄汉哪!
接下来我更懵了。良心企业感动了千万良心网友,昨天门可罗雀,今天便车水马龙。买买买!疯狂购买!野性消费!一个被外资企业绞杀得奄奄一息的企业,一下子起死回生。有网友称,你捐五千万,我们还你五个亿!这样的民族企业,我们不拯救谁来拯救!
一个捐,一个还,捐出去了还有人还,这是什么逻辑?这件事假如让老黄知道了,没准他真的会把我借给他的五千全捐了。捐掉五千,说不定别人会还他五万!或许我这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没错,我一个靠退休金过日子的老汉,怕老,怕生病,怕日用品涨价,不得不精打细算,不得不小人。
捐五千万,还五个亿,净赚四亿五千万,这种匪夷所思的结果,客观上会给同行带来怎样的启示?捐款给灾区,网民给补偿;你敬张三一尺,李四替张三回敬你一丈,我承认我被这种礼尚往来绕糊涂了。世界上最好的老百姓莫非如此不讲逻辑?莫非,这里面包含着更深层次的幽默?
群里有人不管那么多,立即就激动了,赞曰:谁说中国人没有良心!谁说我中华民族没有大爱!
不问青红皂白,拯救有良心的、濒临倒闭的民族企业,体现了中国人的良心?
恕我无知,可不可以问一下:一个好端端的民族企业,怎么会被外企绞杀得奄奄一息,是经营管理不善,还是产品质量的问题?如果没什么问题,银行就应该加大扶持力度,追加贷款,共同扬我国威,把外企绞杀得奄奄一息。如果是企业自身的问题,拯救之后会不会再次濒临倒闭?而且,那些经营良好,尚能维持生存的民族企业,会不会选择濒临倒闭?就算你质量不好我也要买,这算不算帮助劣币驱逐良币?我还想说:改革开放走到今天,莫非要把民族企业重新放进摇篮里?
网友的五个亿,为啥不直接捐献给灾民,他们不就是中国的老百姓吗?
作家要卖书,企业要卖产品,靠的是质量,没听说可以靠勤奋或者靠捐款,然而这些常识居然被打破了。这些常识,引车卖浆之流或者可以不懂,可我们是文人哪!文人毕竟识得字,能读书,晓得什么叫优胜劣汰,什么叫市场竞争。为了彰显文人的大爱,窃以为应该拒绝稿费,直接捐了,要那些黄白之物做甚?
我觉得,我又有点不好意思承认自己是文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