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山道,步步生光》

《不是每座山都要登顶,心到之处,皆是风》

旅途情书:第12章

——许行英

清晨醒来,昨日的疲惫已随梦境悄然散去。此次旅途已一周,脚步愈走愈稳,心境也愈发澄澈明朗。吃过早餐,我像往常一样,将一天所需的小物细细装入背包,戴上那顶心爱的草帽,乘上前往伏见稻荷大社的电车。窗外风景缓缓掠过,如一部静谧温柔的电影,悄悄拉开新一天的序幕。

没多久,那一排排大红色的鸟居门柱便远远映入眼帘,如火焰般镶嵌在翠绿山林之间。这里是日本最古老、最具灵性的神社之一。那条被称为“千本鸟居”的山道,由成千上万道大红色门柱层层叠叠构成,蜿蜒于稻荷山深处,像流动的血脉,也像一条通往神明世界的道路,引领人们穿越时空,走向内心深处。

我悄然融入旅人的人流中,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陌生面孔一同,踏上这条神秘的山道。红与绿交织,光影在林间斑驳流动。走在鸟居下,脚步轻盈,心愈发沉静。每一步,都像是与自己靠近一点。

有人停下来拍照,有人默默前行。我也举起相机,从不同角度捕捉那一道道大红色的门柱。随着山势起伏,每一个转角、每一束光线、每一次色彩变幻,都是一帧无可复制的画面。那些镜头,不只是画面,更像是一段段心境的印记。

山路渐陡,体力也逐渐消耗。鸟居门柱愈发密集,四周的景致变得模糊,只剩下身处这片红色长廊的沉浸感,仿佛这不是在爬山,而是在穿越一条没有尽头的精神隧道。我努力向上攀登。终于,在疲惫将至之时,前方出现一家卖水的小店。我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前,坐在木椅上喘息片刻。喝了几口水后,再次融入人流。

不知走了多久,也不知拭去了多少汗水,在一个转角处,又见一家小店。我加快脚步,只为早些坐上门前那张长椅,让身体和心稍作歇息。这次,我停留得比上一次稍久些,心里默念:希望离山顶已经不远了。

随着山势愈发陡峭,同行的人群也渐渐稀疏。每当看到一处人家的休憩点,我便满心期待“应该快到了吧”,但每一次抬头看见路牌上那句“距离山顶还有××米”,都像一盆冷水泼下。买瓶水,喝几口,再继续走。希望与失望交替上演,体力也随之一点点流失。但我仍一步步扶着红色门柱,继续攀登——不是为了登顶,而是不想轻易说出“放弃”。

又一个转角,没有水铺,只有一片久违的平地。那三个走在我前面的年轻女孩已站在那里喘息。那一刻,我顾不上擦汗,奋力走上前,一股山风拂面而来,清凉入心。我几乎叫出声来:“稻荷山顶到了!” 然而,抬头一看,指示牌上却写着——距离山顶,还有很远。

那一刻,我感受到真正的疲惫。身后几个背包客也陆续赶上,他们没有停下脚步,继续向山顶前行。我默默对自己说:“下山容易,上山难。回头是遗憾,继续是挑战。”可内心另一道声音也响起:“如果太疲惫,今晚可能会失眠啊……”

听到那三个女孩正讨论是否继续前行,其中一人轻声说:“我们决定回去了。能走到这里,已经值得给自己打一百分。”不知为何,那句话很温柔,顺耳,解开了我内心某个执念。我原以为是在为放弃找借口,但转念一想——能走到这里,已是另一种圆满。我找好角度,拍了几张照片,然后转身,踏上归途。

下山的脚步轻盈而坚定,我在心中反复咀嚼这段旅程的意义。原来,那一段未走完的山路,并不意味着失败,而是明白了“适可而止”的智慧。

其实,人生,亦如这座山。不是每一座高峰都必须登顶,每个人的体力、节奏与心境都不相同。走多远,看到什么样的风景,本就不该被目标捆绑。走到自己力所能及的地方,收获属于自己的风景,留下不后悔的记忆——就已经足够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