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1日晚上,东南大学材料学院担任博导的教授家里被偷了。“一部单反相机、一些现金,最要紧的是那部笔记本电脑。”廖教授最心疼的,就是那部电脑,因为那里面保存着十多年来的科研资料。电脑边上还有一个硬盘,里面也有大量的数据,也被小偷偷掉了。他对现代快报记者表示,如果小偷愿意将电脑和硬盘寄给他,他愿意给对方1万元。
小偷固然可恨,连七楼都敢偷,教授万金也难买回十年心血。搞不懂的是,十年了,教授的数据还在电脑硬盘里未做备份。
鸡蛋不能装在一个篮子里,这个道理农妇也懂。数据不能放在一个硬盘里,以电脑代笔的人都懂。即使不被小偷偷去,硬盘故障,磁道损伤也是时有发生的事情。十几年前,我们整理的数据都是用1.2M的软盘对数据做备份,后来出现了1.44M的小软盘,深受电脑使用者的欢迎。1.44M是神马概念?现在的数码相机照的一张相片都存不进去。然而,这却是当年我们储存科技数据和其他文档的重要方式。
再后来,出现了光盘刻录机,大量的资料通过刻录在640M的光盘上储存。再后来,出现了U盘,从2M开始,发展到现在的128G。现在的文档越来越大,128G的U盘也将成为过往云烟,几百G乃至及千G的移动硬盘应运而生,价格也越来越便宜。
做学问的教授,买一个移动硬盘吧,区区几百块钱,能让你的科研成果万复不劫。如果文件不是太大,用一个U盘也可以了。更可靠的方法是在家存一份,办公室的电脑存一份。这样,不管是被偷还是硬盘损坏,资料都不会丢失。
工作资料需要备份,生活资料也需要备份的。我们的照片,录像以及日常写的东西,都不能放在一部手机和一部电脑里。珍贵的照片留下的是生活的轨迹,一旦手机和电脑受损,照片将不复存在。加用一块移动硬盘保存才是正道。
现在的手机成了重要的拍照工具,有不少人端着长镜头单反相机照相的同时,也不忘记用手机再照几张,一是因为手机里的照片可以随时翻看,二是因为相机里的照片能发朋友圈。手机的内存也越来越大,目前为止,已经有512G内存的手机。但是,手机的照相像素也越来越高,一张照片就有十几兆。
手机里的照片怎么存进移动硬盘?很简单,大容量的手机都有OTG功能,这就是将移动硬盘火或者U盘接到手机上的功能。用OTG连接线或者转接口,连接起手机和移动硬盘,打开设置点亮OTG功能(有的手机无需打开这个功能,会自动默认),再打开“文件管理”菜单,找到手机文件DCIM文件夹,拍好的照片就在这个文件夹下的子文件夹camera中放着,选中照片,复制,打开移动硬盘,粘贴就行。
内存再大的手机也不够你玩几年的拍照和录像,最好在照片和视频转移到移动硬盘后,在手机里删除一些照片和视频。同时,再将移动硬盘里的文件复制到电脑里,当然,电脑要有足够大的硬盘才行。
鸡蛋不能装在一个篮子里,照片不能放在一个手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