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体验了一把“锥刺股”的极度痛苦。
长不长?!
粗不粗?!
大不大?!
怕不怕?!
您没有看错,这不是在演电影,就是这么长、这么大的一个针管,伴随着刺破肌肤时“咯”的一声响,直接刺入皮下的肌肉3厘米!并快速推完整整10ml药物,这种感觉,只能用“从内部撕开我的肌肉”来形容我的痛苦,我的大腿到注射完的第二天依然感到些许胀痛。
好端端的我为什么要去花大价钱受这个罪呢?故事还要从上周一说起......。
你看这只猫,是不是很白、很乖,很可爱?它是我女朋友的宠物,现在和我一起住,它从小受宠、娇生惯养,只要我女朋友不在时,它就会为所欲为、作威作福。
这不,上周一晚上我从出租屋出发回家吃饭,就在出门的当口,它冷不丁地冲到我脚边,就一口,把我小腿给咬了。
被咬后,我立即使用碘酒和紫药水进行了处理,因为小猫长时间隔离式饲养,同时也注射过三联疫苗,于是我就很不以为意没有在当天就去注射狂犬疫苗。
直到周四女朋友回来,看到我的伤势才猛然说道:“哈?!居然这么严重,你怎么没跟我说?!”随后我们连夜驱车到市防疫站,注射了狂犬疫苗,同时遵循医嘱,于第二天到另一个防疫站注射狂犬病毒抗体蛋白,于是才有了上面那一幕。
要知道,狂犬病毒抗体蛋白可是按体重进行注射的,好像是每十公斤一小瓶,每一小瓶是300多元,一小瓶中有越3ml的剂量,加上我近期体重没有控制得很好,于是我破费了2700+加的人民币,让护士一共抽了8小瓶的抗体蛋白,在两个伤口下方和上方大腿肌肉直接强行肌肉注射,肉都胀成包了!很痛的!哭哭!!!!
经过治疗的我,痛定思痛,猛然发现我虽身为生物学硕士,但我却对狂犬病传播发病和病程发展一无所知,想来多少有点汗颜,索性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科普一下,狂犬病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我们如何对其进行预防。
狂犬病在3个方面为我们所熟知:
1、发病后100%的死亡率
2、长短不定的潜伏期
3、健康犬可以长期带毒并传播病毒
发病后必死无疑
狂犬病发病后必定会死亡,这是一个国际医学界公认的事实。
虽然美国曾经“成功”治愈过一例已经发病的狂犬病患者,但相同的治疗手段对其他狂犬病发病患者并无任何疗效。
进一步研究发现,那位被“治愈”的发病者其狂犬病毒来源于蝙蝠。而深入研究发现,蝙蝠所携带的狂犬病毒亚型与犬只携带的狂犬病毒亚型并不相同。蝙蝠源狂犬病毒毒性较低,发病患者可以在不接受任何治疗的情况下自动痊愈。
犬来源狂犬病发病后病例能治愈的情况尚未见报道,因此可以说犬来源狂犬病一旦发病就宣告着病人的死亡。
潜伏还是发病,这是个问题
相较于狂犬病发病后100%的死亡率,更让我们恐慌的是它神秘莫测的潜伏期。
所谓潜伏期指的是个体从感染病毒到发病之间的时间。
民间有很多关于狂犬病潜伏期的夸张传说,有极短期的被咬后隔天就发病的,也有极度长期的被咬后20年才发病的。
只是这些传说都不是事实。就人而言,有科学根据的最长潜伏记录为6年,并且这是一个极度极端的个例。目前,医学界公认的人狂犬病潜伏时间最长为1年,如果个体免疫力低下(老幼、获得性免疫缺陷疾病、服用免疫抑制药物、肾病等),这个时间还会进一步缩短。
这意味着如果患者在意外感染后不做任何免疫干预,那么在一年之内,该患者有可能会发病而亡。
可以推测,狂犬病潜伏20年的说法很可能因为患者在很久以前被动物咬伤过,但当时咬伤他的动物并不带毒,多年后,患者在发病近期通过非咬伤的方式(比如犬类舔舐、接触有病毒的分泌物等)感染了病毒却没有察觉,才误以为自己的病是多年前被咬时感染上的。
健康犬带毒?
除了人能够长期带毒的传说以外,健康狗携带病毒的说法也让人感到非常恐慌。
很多报道或民间传说都有提到,某人的狗很健康,主人在一次被咬之后没注意处理,结果短期内发病而亡。
但是,这种传说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与人类病程类似,携带狂犬病毒的猫狗只有在发病后才会表现出异常的兴奋和攻击性。同时,发病后的猫狗在3~4天之内会立即由于神经中枢瘫痪而迅速死亡,因此绝对不可能出现被咬者已经发病死亡,而咬人的猫狗还活着的情况。即便真的出现上述情况,只能说明咬人的猫狗并非真正的病毒传染源。
针对猫狗发病后无法长时间存活的特点,国际上有一个针对咬人猫狗“观察十天”的规则。即是当我们被咬之后,将咬人猫狗隔离观察十天,如果期间该猫狗不出现发狂死亡,那么说明该猫狗并没有感染狂犬病,我们也不必继续进行疫苗治疗。
那么猫狗携带狂犬病毒的时间最长是多久呢?6个月,如果您领养的猫狗在隔离条件下(没有机会与病源接触)饲养6个月后没有出现发病发狂死亡,那么可以说您的猫狗没有感染狂犬病毒,可以放心接触。
梳理完人们对狂犬病毒的三个常见认知,我们来了解一下狂犬病的发病过程与对应的应对办法。
狂犬病的发展过程与对应治疗策略
狂犬病是一种专门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人兽共患传染性疾病,宿主多见于犬、狼、猫、老鼠和蝙蝠等动物。带毒宿主在发病后通过咬伤、抓伤、舔舐黏膜或破损皮肤处传播病毒。此外,开放性伤口、黏膜意外接触带毒唾液等分泌物也可导致病毒感染(妈妈叫你经常洗手还是对的!)。
以城市家庭中常见的猫狗为例,发病后的猫狗会出现性情上的突变,表现为突然的暴躁伴随无缘由的攻击性。此时,猫狗的唾液中含有大量的狂犬病毒颗粒,这些病毒颗粒会随着猫狗对人的撕咬或舔舐接触而进入到人伤口中,这是病毒进入人体的第一步。
针对病毒入侵的第一步,避免伤口接触含毒唾液是关键。
不幸被咬后,我们应立即对伤口使用大量清水和20%肥皂水(弱碱性不利于狂犬病毒存活)进行交替冲洗。这么做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将含毒唾液从伤口中冲洗出来,并且尽可能地抑制病毒的活性。
应对伤口以多方向大流量水进行反复冲洗,以确保含毒唾液尽可能被完全冲洗干净,冲洗时间不应小于15min。随后,以碘伏或医用酒精等非着色消毒液对伤口进行简单消毒。消毒后的伤口不用包扎,此时我们应立即前往当地防疫站或是医务室交由医生处理。
略微值得庆幸的是,狂犬病毒并不通过血液扩散,因此它的感染进程并没有推进得像我们担忧的那样迅速。在病毒入侵的第二个阶段,狂犬病毒首先在伤口附近肌肉中大量繁殖,随后从伤口周围的神经末梢侵入外周神经系统。此时,患者会感到被咬伤口附近有刺痛、发麻和走蚁感。
在这个过程开始前,对伤口下方的肌肉注射狂犬病毒抗体蛋白溶液可以有效中和并杀灭病毒,在肌肉中形成一个隔离层,避免病毒入侵到神经系统中,从而有效延缓或彻底终止入侵进程(没错,我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被“强行插入”的!)。
如果很不幸的,这个步骤没有被终止,病毒入侵将进入第三阶段。在第三阶段中,狂犬病毒病毒会沿伤口附近的神经纤维不断繁殖,从伤口所在的外周神经系统(我们的四肢和脊髓)向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缓慢推进,最终占领我们的小脑和脑干,并大量繁殖最终导致我们发病。
这意味着什么呢?如果我们被咬的地方离头部越远,病毒需要繁殖迁移的时间也就越长,我们就越可能在病毒占领我们的小脑和脑干之前通过接种疫苗产生出足够的抗体对它们进行剿灭。而如果被咬的地方是脖颈甚至是面部,那么病毒将会很快进入到小脑和脑干中,结果也非常不乐观。
这并不是说一旦进入感染的第三阶段我们就只能坐以待毙了。其实,在病毒进入神经系统到最终占领我们大脑之间的这个空档,我们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提前激活自己的免疫系统产生数目巨大的专门针对狂犬病毒的生化武器:特异性抗体。如果在病毒入侵的前两步我们都没有做好充分的防御准备,此时应尽快接种疫苗并调整作息好好休息,祈祷自己的免疫系统能够在病毒占领我们的大脑前生产出足够的抗体吧!
如果很不幸的,我们是通过非咬伤的方式接触到了带毒分泌物,那么很可能以上三个防御措施我们都没有执行,此时发病的风险就很高了。因此,各位读者即便不养猫狗,我个人建议还是存点钱打一下疫苗吧!防患于未然啊!同时狂犬疫苗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接种时应遵医嘱。
除了很不幸的真正发病以外,对于狂犬病的恐惧也会让很多人误以为自己是狂犬病发作而心急如焚,我们来看看狂犬病发作的特征,排除各位的疑惑。
狂犬病发病后最重要的三个特征是:
恐水、怕风、怕光
其中恐水这个特点非常关键,有些人由于怕风怕光而误以为自己狂犬病已经发作了,但其实他并不怕水,也能正常喝水,这只能说明他并没有狂犬病,更可能是破伤风或是脑膜炎之类的疾病。
好了狂犬病就介绍到这里,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一定程度上理清您对狂犬病的疑惑,为你被咬伤后的应急处理提供帮助。
亲爱的读者,你所在城市的防疫站在哪你知道吗?电话是多少你知道吗?最晚开到几点你知道吗?如果你不清楚,还是花点时间了解吧,防患于未然总好过临时抱佛脚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