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一个微博公号下面有留言说希望在北京有一个安稳的生活,心里还为自己现在的小日子暗暗幸福了一下。今天遇事轮了一遭,才觉得“安稳”真是一个奢侈的想法。
产检时大夫说“脉络丛囊肿”,建议转诊到北大人民医院做个B超确诊。建档医院是大兴的二甲,使点小技巧就能挂到专家号,大部分时候都能感受到新妈妈的幸福,因此对北京人均医疗资源的紧张程度感受并不真切。今天怀揣着无所谓的心情,打车到人民医院,却狠狠地狼狈了一把。
转诊B超检查,需要来两趟,第一趟,作为普通病人,挂号排队预约B超时间;第二趟,按照预约时间来做B超,而很有可能那时宝宝已经自愈了。排队就排队吧,遵守医院规则,想着毕竟有转诊单,没有提前改定点医院,结果被告知一切费用不能报销。挂了号,发现需要排到下午,也只能等着,这一等就是5个小时。候诊区和门诊区占满了整个楼道,满眼全是各年龄段的女人,各种推搡,而男人们只能站电梯口。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座位,也不敢去厕所,也不敢站起来走动,因为周围也都是伺机寻位的病友。只好一边打游戏安抚烦燥的自己,一边揉肚子安抚躁动的宝宝。没有熟人,病人又多,指示不清,护士冷漠,候诊座位极少,空气中弥漫着悲观情绪,在熙熙攘攘如菜市场的医院里,没头苍蝇乱撞;真有疾病的话,这糟糕的心情也会加重病情。加上孕期太容易疲惫,下午在候诊区等待的时候,充斥在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科的病人中,竟然错觉自己也像病了一样,会随时晕过去。因为这牛掰的医院坐标西直门,四周道路就各种拥堵——也许西直门堵车是因为有这医院呢,毕竟我所知道的每一家医院周围没有不堵车的。到凯德mall吃午饭遇到中午下班的人流,简直要窒息;没由来的想起万一出现意外事故会怎样。
记得大学之前,一直骄傲于祖国母亲的地大物博,直到后来明白“人均”这个概念,才觉得我们的生活有多心酸。很多文章谈论富养穷养问题,谈论二代三代们的成长教育,谈论国外孩子的教育观,其实这并不是总量问题,也是人均问题。中国绝大多数孩子从小就要为争取紧缺的人均资源而拼搏,大家的生活并不从容,长大后心境也很难豁达,心理安全感自然不高。所谓“安稳”,如何实现呢?
等待五个小时,真正的见医生的过程——从产科诊断到缴费、产科B超预约、再回产科约号诊断——却不到十分钟。
躺在床上,回味今天的经历和感受,无力感又进一步:我们有别人羡慕的北京生活,却时刻笼罩在压抑与狼狈中;不能洒脱地离开,也很难争取更多资源。自带的幸福光环,也只能是假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