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座城,一座山,一个故事
入秋的第一场雨,以温煦的表情涤荡着前些日持续高温带来的焦灼与不安。凝心静气,倚窗凭栏,极目之处依然是如黛青山巍巍矗立,滚滚长江澎湃东行,峡江之上大坝安澜风物长宜,旅游区内中外游人接踵如织——多么熟悉和亲切的场景,此番再见却是别有回味。
以一名党务工作者的身份,我于前不久结束了为期七天的红色之行,这七天里,我穿越在不同的历史时空,在西柏坡——我是一位为新中国开辟历史新纪元而振臂欢呼的热血青年;在延安,我化作土窑洞前的一株树苗,聆听着伟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著就伟大的延安精神;在西安,我幻化为盛唐的一名仕女,感受着大唐文明的风韵千姿……如果说三座不同的城市是眼睛和思绪的旅行,华山之行则是一次身心质的洗礼,而《长恨歌》则是锦上添花之笔,让游者自长安归来抚昔追今终难忘。
一、三座城
1、西柏坡——山村农舍见证历史 西柏坡这个普通的平山县小山村,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就在这简陋的农舍、艰苦的环境里,毛主席指挥了伟大的三大战役,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也在这里召开,为中国革命史谱写了辉煌篇章,开辟了旭日东升的新中国。因此,西柏坡也被谓之新中国的摇篮。站在西柏坡纪念馆前,仿如回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烽火岁月,多少仁人志士为了革命“砍头只当风吹帽”,多少革命青年弃家为国抛头颅洒热血凛然就义……想到此,止不住热泪盈睫。生活中有一些不顺,工作中有一点困难,算得上什么呢?在那样艰苦的年代,我们的先辈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坚定信念克难攻坚奋勇前进,才换来了我们幸福的今天,今天的我们,理应感恩,更当珍惜!
2、延安——穿越土窑洞的思考 走出延安车站,迎面吹拂着凉爽的风,不知道是否是这一夜的等待太久,还是内心对这革命圣地的向往与倾慕太深,第一眼的延安就让我好生亲切。宝塔山下,我们伫立延河之畔,久久凝望着山上散落的土窑洞,仿佛看见土窑洞里点燃的煤灯摇曳着星星之火,一位老人在那里抚案沉思谋划未来…… 延安作为革命圣地之一,红色旅游事业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延安目前的旅游产品建设仅杨家岭故居、枣园故居和延安博物馆等常规产品,这些产品属观光型产品,且停留时间最多为半天,一般旅行社和游客均选择半天参观完毕就赶往下一站旅行。我们此行在延安呆了一天,深刻的感受到延安同比其他发展中城市,仍显贫瘠与落后,旅游资源也相对匮乏,但延安人民的精神内在却是无比富足的。他们好似活在世外桃源,只要你随意的走在巷陌坊间,都能遇见满头银发却精神倍健的老人在抚琴高唱陕北民歌。起初我也有疑问,在旅游景区演出制作盛行的今天,延安为什么不制作一台大型演出吸引和留住客人呢?但是瞬间我释然了。也许,这就是延安朴素的特色。不需要舞台的华丽,不需要光影的陪衬,延安是一座需要用心去感受的城市——感受它的文明、感受它的纯洁,感受它一以贯之的艰苦朴素。
3、西安——东方文明的祠堂 从延安到西安的途中,导游小白介绍说,如果将北京比喻为厅堂,上海就 是殿堂,而西安便是祠堂,分分秒秒浓宿为四个字——东方文明。西安是十三朝古都,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中国八大古都之首,有“千年帝都、人文长安”之美誉。遗憾的是,行程中我们只在西安停留一天半,未能尽情领略古都的风采,但美丽的世园、古朴的城墙、人流络绎不绝的钟楼和步行街上特色的西安小吃、西安导游精而全的特色讲解以及深夜里健谈的的士师傅也让我们感受到古城西安这座城市永恒的魅力所在。假以时日,我会再次亲临古都,以一个游人的身份试着让时间和节奏慢下来让灵魂羽化成蝶……
二、一座山
1、华山——不只是攀登
但凡是山,我都愿意用脚步和汗水去体验攀登的乐趣。将小小的我置于广袤的大自然中,倾听一花一木间的对话,微笑着与擦肩而过的路人颌首,当疲惫的脚步丈量过攀越的艰辛,登高的过程也会随心而轻盈。华山自古一条路——在此之前,我只知道华山是中华五岳之首并以险闻名,在金庸先生的小说里有华山论剑的传说,除此,我似乎一无所知,也未准备任何攻略。恰遇同行的菊邀约放弃索道选择徒步登山,正好拉萨和国梁也有登山的兴致,与我不谋而合。于是我们四人约好结伴而行。菊体重八十余斤,典型的弱不禁风之态;拉萨娇小身材,玲珑有致;九零后的国梁一幅孩子气,不过舞蹈出身练就了轻盈灵动的好身板,而我,不算强壮也不算病态,中等体质略胜他们仨人。路上偶遇付祖华和雷福孝二位男士一起加入我们的登山小分队,一路上,我们六人谈笑前行,全部的意志力都集中在关注脚下的路,从来没有觉得走好每一步路有如此的重要,特别是峭壁上接近直角的石径,每一次我们都能手拉铁索有惊无险的跨越险要!路上,我们遇见五岁的小男生在父母的帮助下勇敢的独自前行,四目相望,小小男子汉那坚毅的眼神深深打动了我;还有年逾七旬的老太婆,拄着拐杖缓慢的拾阶而上,也许她只能走二步歇三步,但这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在我看来,这是对华山最好的顶礼膜拜,我深深的敬佩这位阿婆和像阿婆一样的人,生活中,总有一种这样的精神鼓舞着我们克难奋进,做一个积极乐观的勇者。 历经一小时五十分钟,我们一行六人抵达华山的北峰。华山再高,顶有过路。从山顶向下望去,来时路已经变成了峭拔的山壁,止不住临风长叹却更心怀喜悦:小女子我也能够徒步登上华山,这是一种挑战和战胜自我的精神象征,我们能做到,我们做到了!有了这样一种高昂的精神劲头,我们完全忘却了上山的艰难和疲惫,毅然选择了徒步下山。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也许是心里头盈满上山胜利的欢欣,下山我们竟是一路小跑,感觉就像飞一样。
三、一个故事:长恨歌——爱情史诗与视觉盛宴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已有过多种艺术形式的改编,曾经的我对这段爱情传奇不以为意,56岁的唐玄宗与22岁的杨玉环在今时今日所谓爱情都难免遭人非议,只因玄宗年迈虽为当朝天子,但高处不胜寒朝中知音观觅,而杨玉环熟谙音律且资色倾城,才会集三千宠爱于一身。是历史成就的爱情绝唱,还是人们对美好爱情的虚拟幻想?我已不得而知。《长恨歌》在西安是成功的,基本上到过西安的人都会去看这样一个故事。我们亦如此。我们购的票是九点半上演的第二场,暑气渐消,夜凉如水,一千余名观众座无虚席。远处的骊山之上星星成群,一轮明月演绎阴晴圆缺;古朴华丽的大唐建筑,在华清池水面上自由升降伸缩的LED舞台,美仑美奂的水幕成像、“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的大唐美女和绚丽的唐朝服饰、水面上与剧情相得益彰的绚烂焰火、空中翩翩起舞的天外飞仙、大气灵动的音乐制作绕梁不绝……演员们精湛完美的演技恰似一只无形的手,带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思绪穿越至大唐王朝,从他们的一见钟情到相亲相爱再到生离死别,俯耳聆听这千古爱情绝唱。直至散席,我们仍心潮澎湃,回味着诗人“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悲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