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我,我一定跟孩子说:‘你真勇敢,再给你奖励一袋,太棒了,加油!’”
这是一条在网易新闻的评论区得到两千多个赞的留言,乍一看会让人以为是小孩子做了好事大人要给予他奖赏。
然而事实却是这样:在重庆地铁6号线上有个小男孩,彪悍地抢陌生乘客的蛋卷吃,而家长不但不制止,还让小孩子吃完了再要。
不少网友称自己都曾遇到过被这名小男孩强抢食物,甚至是索要钱财的事情。
这种“熊气满满”的小孩子,自然是人见人恶的,那么缘何开篇的那条评论,竟能引来这么多个赞呢?另外一条回复可以解答这个答案:“这是在捧杀。”
何为捧杀?这是一个来源于《风俗通》的故事,因旁人拍手称好,御马者就一直炫耀自己的马跑得快,最终使马跑得累死了。
当初那些啧啧称赞的人,最终都变成了凶手。
当“熊孩子”的妈妈说出那句“吃完了再要”时,她还不知道自己未来要承担的恶果。
批评和责备带来的只是一时的钝痛。而捧杀,它不仅不会让人觉得痛,它还剥夺了人感知疼痛的权利。
让人在一片赞美声中不愿醒来,终将失去看清自我的能力。
捧杀,一把无形的刀
《伤仲永》的典故,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仲永虽然天资聪慧,但最后却落得个“泯然众人矣”的结局,令人悲哀。
仲永从“天才”变为了普通人,家人的教育方式不妥是其中一个原因,邑人的吹捧恐怕也脱不了干系,他们捧得越高,仲永掉下来的时候就越痛。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版的“仲永”其实并不少。
1987年,王思涵出生于沈阳市铁西区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两夫妻下岗之后,每月收入只有2000多元。虽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就是在这样的寒门里面,出了“贵子”王思涵。
王思涵5岁的时候就懂得100以内的数学计算,他从9岁开始跳级,14岁那一年以572分超过录取分数线60分的成绩考上了沈阳工业大学。
诸家媒体纷纷登门拜访,人人都想要知道这个14岁就考上大学的“神童”到底有何法门。然而,频频见报、被诸多媒体大赞特赞的“神童”王思涵,在进入了大学校园之后,被突如其来的陌生感,折腾得手忙脚乱。
“一个班有200个人上大课,老师讲完课就走了。”没有了老师的特别提点,王思涵感觉学习一下子找不到方向了。
在家中尝试洗次碗都要被骂的王思涵,自理能力比较差,再加上他比同学小4、5岁的年龄,他感觉自己没有办法跟同学好好交流。
而父亲的突然离世更是带给了他沉重的打击,他觉得自己仿佛“生活在孤岛上”。
到了大四的时候,多门课程挂科的他逃不过被学校劝退的命运。
因媒体的高度关注、穷追不舍而心慌意乱,也因家里人的殷切盼望而倍感负担。
王思涵没有办法面对现实,只能给自己的青春画上潦草的两笔,这是王思涵的不幸,也是众人捧杀之下的悲哀。
不难看出,捧杀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具有摧毁性作用的,让人在精神上彻底垮掉,没有办法再按常理去约束自己。
说起来,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当年那个凭借一张着装夸张的照片走红的犀利哥?
照片里的他,眼神犀利,面容忧郁,被网友疯狂推测其背后的故事。
其实,犀利哥是个因妻子去世而伤心欲绝,以至于精神失常的流浪汉。
在他走红之后,家里人马上认出了他,并把他接回了家,由于他极其高涨的人气,不少商家还邀请他走秀,他甚至还出演了《变身男女》,在里面扮演一名乞丐。
然而,随着大众的焦点又重新回到了大眼睛、高鼻梁、M型唇的美女们身上,犀利哥的故事已经变得无人问津,如今沦为“过气网红”的他,病情反复发作,他又重新过回了当年的流浪生活。
捧杀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会让人洋洋得意,以为自己拥有了一切,但实际上这一切都是虚无的,当把你捧上天的群众如潮水般四散而去的时候,无人支撑的你,只能重重地摔下来。
捧得越高,摔得越痛。而且当初那些对你投之以鲜花和掌声的人,往往会在你摔下来之后,走得最快,骂得最狠。
前段时间,奚梦瑶的“惊天一摔”刷爆了我们的朋友圈。身为超模,她肯定知道这一摔对她的影响有多大,但是T台上的她只是愣愣地跪着,等待后面模特的搀扶,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接近于零。
更令人惊讶的是,半个娱乐圈都在她的微博下帮她“打call”,而且无数粉丝和路人纷纷留言称:“你已经很棒啦!”这些留言到底是在呵护她,还是在害她?
不看新闻的人,只看评论区的话,绝对会误以为她是因为走得太好才上头条的。
不知道她今后的模特生涯会因这一摔而受多大影响,但是如果她还把微博下那一片“好评”当真的话,估计她再上维密时可能会“贡献”第二摔。
到时候,还会有人第一时间跑去为她“打电话”吗?
那些无法拒绝吹捧的人
说来奇怪,捧杀是无益的,我们都很明白,但是为什么总有那么多人逃不过它的魔爪呢?
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来看,首先捧杀这个词,分为“捧”和“杀”,“捧”是一个过程,“杀”是一个结果。而“捧”的过程,自然少不了吹捧者们。那么吹捧者又是怎么来的呢?
示弱心理也许可以解释这个问题。有的人“嘴巴甜”爱夸人,其实是依赖心理非常强,总是希望别人能够帮助自己料理一切事务。
于是唯有通过过分的夸赞来抬高他人,以显示自己的弱小,从而达到理直气壮寻求他人帮助的目的。
比如《小时代》里面的林萧,总是不吝啬对女强人顾里的赞赏,她一直把顾里视为可以解决世间上绝大多数问题的“女王”,事实上她没少受到顾里的照拂。
工作上的事情处理不来,第一时间找顾里;发现男朋友有情况,还是第一时间找顾里出谋划策。
除了林萧,“时代姐妹花”里面的另外两个人南湘和唐宛如也常常求助于顾里,她们俩对顾里的吹捧也没有比林萧少。
“羊群效应”告诉我们,如果有一只领头的羊动了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
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所以只要有一个人开始了吹捧行为,其他的人也会不甘示弱地吹捧起来。
在《小时代》里面,林萧就是率先吹捧顾里的那一只羊,而其他人便一拥而上。她们的吹捧让顾里以为自己真的无所不能,直到生病以为自己快要死掉的时候都不敢声张。
吹捧的人显然是情绪高涨的、狂热的,而被吹捧的人呢?为什么面对吹捧时,被捧杀者往往多于理智清醒者?
其实,这是大脑奖励机制使然。当我们听到赞美时,大脑就会自动分泌出“快乐素”中的多巴胺,这种物质能够带给我们开心和兴奋的感觉。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听到吹捧时,会有“飘飘然”的感觉。
“奖赏效应”本是我们进化过程中,大脑慢慢发育的高级机制,奈何正是由于这种机制,我们趋利避害地喜欢听赞美的话,而不希望听到批评和指责。
此外,吹捧之所以能够让人愿意相信,跟它所展现的语言艺术不无关系。吹捧,实际上也是一种“迎合”。
网络上有一则关于如何面对语言暴力的视频,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在视频当中,专家邀请了一位观众上台,对自己展开言语上的攻击。
第一次实验的时候,专家对观众的言语攻击反应非常大,会气急败坏地骂回去,结果却被对方骂得越来越狠。
而在第二次实验的过程中,专家面对观众过分的辱骂显得非常淡定,他甚至承认了对方说的所有观点,并且称女观众为“可爱的甜心”,实验的观众立即语塞,想不出继续攻击的词汇。
通过这个实验,专家告诉我们,面对语言暴力,最好的方法并非是“怼回去”,而是顺着对方的话说下去。
只要我们对于对方的攻击毫不在意,对方想要通过羞辱我们得到的快感就会荡然无存。
而我们如果反过来,承接着他的话,表扬或者赞美他,就能让他失去进一步攻击的念头,瞬间扭转语言霸凌双方之间的关系,化被动为主动。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迎合”的说话艺术是有多么大的魔力,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被吹捧者往往很难从虚假的赞美声中抽离出来。
那应该怎么拒绝被捧杀呢
警惕“秃头悖论”,是拒绝捧杀的第一步。该理论指的是第一根头发的脱落,常常被看作是无足轻重的,但当多根头发掉落,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引起外界的注意,不过为时已晚。
因为一旦“量变”呈几何级数出现,那质变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那些能够抵抗吹捧带来的洋洋得意感的人,往往深谙“秃头悖论”的启示,明白一个人的跌落是难以逆转的急速过程,明确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每一步都不愿出错。
比如,被夸赞身材好的一众维密“天使”,绝对不会因为自己的身材已经足够完美了,就抱着薯片窝在沙发上美滋滋地追剧,等待脂肪一点一点地囤积起来,在她们的社交平台账号上,我们总能够看到她们在拳击、瑜伽、攀岩、游泳等等运动的美照。
第二步,重视自我评价。“自我评价”这几个字并不罕见,我们从小学开始起,就常被要求撰写自我评价。不过,绝大多数人都是随心所欲地写一写,并没有给予它足够的重视。
其实,从婴儿时期开始,当我们有意识地把自己作为认识主体从客体中分离开来,我们就慢慢学会了自我评价。捧杀之所以会生效,往往是因为被追捧者疏于观照自身,被他者不断重复的虚假评价“牵着鼻子走”。
自我评价当中,最基础的问题是“我是谁”还有“我想成为谁”。
在上海维密大秀上,再一次用逆天大长腿惊艳众人的Karlie Kloss,就是一个非常重视自我评价,无惧捧杀的“斜杠青年”。
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的她,在事业如日中天之时暂别了T台,转身去纽约大学学习编程。上学后,她在ins上晒的照片画风突变,不是深夜在图书馆复习重点,就是在吃饭的时候继续敲代码。
她还能写出操纵无人机的程序,而功能是搬运小饼干,真是既酷炫又萌。在她看来,充实自己的大脑跟保持自己的外在美一样重要。
为了鼓励更多年轻女生学习编程,她还创办了“Kode With Klossy”公益组织,并因此登上了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精英”的封面。
在前不久出炉的福布斯2017全球收入最高的模特排行榜中,小kk以900万美元的收入排名第七。
有颜有才的她,能够成为“人生赢家”,正是因为她明确地知道,自己是一个top model,但她绝不只是一个top model,她还能不断地开拓新的职业版图,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几乎全能的人才。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最想成为什么人。
当然,不管你如何清醒,现实当中总有人要一直用语言麻痹你,这个时候,不妨直面那些花式夸赞的人,告知他们自己比较害羞,还是少说一点溢美之词为好。
倘若他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吹捧你,那你可以礼尚往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努力地夸赞回对方,对方自讨个没趣,自然就不会继续吹捧了。
不管怎么说,捧杀只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坏处,“商业互吹”的本质说到底也只是“吹”出来的。
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自己到底有多少实力,心中应当有一杆秤。
别成为一个被捧杀毁掉的人。